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苦因的息滅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10-24

瀏覽數 10,350+

苦因的息滅
 

透過認識空性和清楚感知法無我和人無我,可以讓我們從負面情緒中解脫,並進而從惡業造作與內在敵人之力中解脫。藉由這個方法,我們開始解構貪執所引起的傷害和煩惱。一旦發展出人、法二空的智慧,就可以漸漸解脫無明的束縛和內在敵人的攻擊。透過減低貪執,我們開始終止生死流轉的因果鎖鏈。在滅除了執取有我的無明(十二因緣的第一支)之後,可以預防第二支(行)的生起,最終從生死苦海的無盡流轉中得到解脫。

但是,這到底是指什麼呢?如果我們認為所執取的我是空的,我們可能會想像身為人的我們不存在。但事實並非如此—個人經驗證明,作為生命的主體和媒介,我們確實存在。那麼,又該如何認識無我的智慧?在無我的智慧之後又是什麼?

我們必須知道「唯有執取人我為實有」才是需要否定的。但是,這並未否認世俗層面有「我」的存在。這是佛法對空性的重要觀點。若不能理解這點,就不能完全了解無我的意義。稍後我們深入討論《心經》時,我會對這點提出更詳盡的解釋。

那麼,要如何培養空正見呢?人的存在,不過是受限於業和煩惱的身心聚合體,對它產生深切的出離心,就是修行佛法的第一步。身心五蘊不但是源於過去的無明,更是現在和未來衍生苦與煩惱的基石。因此,我們必須對身心五蘊培養深切的出離心。追求出離心可戰勝我們的內在敵人:煩惱。

「出離」並非指放棄一切的財物,而是指心的狀態。只要我們的心繼續受無明驅使,就不可能獲得長久持續的安樂,仍舊會受困於問題之中。為了斷除輪迴,我們需要知道生死流轉之苦的本質,並培養希求解脫之心,這是真正的出離。

無止盡的苦痛,無數的生死流轉,稱為「輪迴」。我們斷除輪迴以證得涅槃。「涅槃」的字面意思是「超越悲痛的狀態」,即指從輪迴解脫的狀態。這個「悲痛」即指煩惱。因此,我們把心依止在修行目標的各種精神狀態上以直接對治煩惱;這些精神狀態能讓我們遠離煩惱。最後,我們視涅槃為最終的皈依處,這就是真正的法。

當我們試著逐步斷除煩惱時,首先會消除粗層次的煩惱,接著再根治細微的煩惱。三世紀的印度論師聖提婆在《四百論》中提出對治煩惱的三個階段:

首先應避免惡業
次者應避免我見
最後避免一切見
此是智者了知事

修行的第一階段是不做身、語、意的粗重惡業,例如十不善業。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在第二階段,一旦行者擁有某種程度的約束能力,就可以採用各種方法來直接挑戰煩惱。例如培養慈悲對治憤怒,思惟無常對治執著⋯⋯這些方法能削弱負面情緒的力量。然而克服煩惱的最直接途徑,就是培養通達空性的智慧。到了最後階段,行者不但要斷除煩惱,更要根除殘餘的習氣,如此一來,未來就不會再產生煩惱。

無明是所有煩惱的根源,而煩惱又無可避免地為苦的根源。無明和煩惱是真正的「苦因」,而它們的苦是真正的「苦」;通達空性的智慧則是真正的「道」。最後,以智慧達到解脫是真正的「滅」。

苦因的息滅_img_1

本文節錄自:《達賴喇嘛談心經【手抄靜心版】》一書,達賴喇嘛著,鄭振煌譯,圓神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Ina Soulis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