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回顧普丁之路 他一開始被認為「毫無魅力」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10-21

瀏覽數 27,100+

回顧普丁之路 他一開始被認為「毫無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這麼一位不起眼的人,毫無魅力、缺乏容易記憶的特質、聲音軟弱,怎麼可能被嚴正看待為葉爾欽的繼任者?

不過正是與葉爾欽形成截然對比,使普丁對俄國大眾「有賣點」。葉爾欽獲得的廣泛支持,由於一九九六年共產黨勝選威脅拉抬,隨著威脅解除就開始衰退,並且遭到一九九八年經濟危機徹底摧毀。國內近半數人認為葉爾欽在位期間對國家全無建樹;葉爾欽政府帶來的是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和蘇聯解體。僅有四分之一的俄國人把自由民主歸功於他。多數人想要他下台。

手法是把葉爾欽的負分轉為普丁的加分。為了達到此種效果,普丁必須毫不遲疑地扮演葉爾欽的反對者,同時卻也是葉爾欽選中的人。「我們的目標是先動員剩下的葉爾欽選民,接著吸引散落於各政黨的反葉爾欽選民。普丁處於理想位置──他已經掌權了,這一點總是能吸引俄國選民──卻看似反對葉爾欽。」帕夫洛夫斯基解釋。

普丁身上有「延續」和「對比」兩種價值。葉爾欽年老、不健康且愈來愈背離現實。普丁年輕、機敏而精力充沛。葉爾欽有著肥大體態、腫脹臉龐和灰髮。普丁個子矮,頭髮薄貼。普丁能駕駛軍機,現身於戰艦,在柔道墊上打鬥。他口齒清晰、冷靜且果斷。在典型俄羅斯人的葉爾欽之後,葉爾欽情緒化、酗酒者、行事衝動,普丁幾乎不像個俄國人。他神祕、自制、清醒、不情緒化且幾近迂腐。在焦點團體訪談中,人們形容普丁像德國人,是個真正的亞利安人物,理想的史第爾立茲。

普丁似乎從天而降,沒有政治「包袱」,與重建改革者或共產黨人無關,這些事實都對他有利。甚至在二○○○年四月,當他選上總統後,三分之二的俄國人說他們對普丁所知不多,儘管他三不五時出現於電視螢光幕上。他無法歸類至任何類型。普丁是個沒有特質的人,一位完美的間諜。

帕夫洛夫斯基說,普丁和葉爾欽家族的密切關係是反對者唯一能攻擊他的著力點。要使普丁免於因此受攻擊,最有效的方法是葉爾欽盡早辭職。這是普丁「繼承」計畫的關鍵步驟,葉爾欽也表示贊同。然而他決定等到十二月議院選舉,確保支持普丁的統一黨表現良好。統一黨是純粹的虛設政黨,除了普丁以外別無政治主張。克里姆林宮政治化妝師的職責是把普丁跟統一黨連結在一起。

當普丁「無意間」與黨主席謝爾蓋.肖伊古(Sergei Shoigu)並肩出現那刻,統一黨的命運就此封定。「露面」僅僅在電視螢光幕上持續幾秒鐘,根據帕夫洛夫斯基所說,這出於媒體作手的悉心策劃,表示普丁對於「議院選舉打算投給誰」問題的「臨時起意」回應。身為沒有政黨歸屬的國家官員,普丁說他不支持任何人,但是以個人身分而言,他打算投給統一黨。

在《結論》節目裡,奇西留夫抗議普丁若「以個人身分」發言,地點應該要在桑拿澡堂或廚房而非電視上。但是普丁的背書符合電視綜藝節目的邏輯,比任何政論節目或聲明更有價值。「普丁要觀眾支持他去追求權力。在大眾想像裡,他是快要達成最後目標的(電視)英雄,可是除非『觀眾』給他一支打擊對手的球棒,不然他可能辦不到。」帕夫洛夫斯基說明。

「觀眾」藉此形式(按下按鈕或撥打電話號碼以支持某個角色)成為感激對象。在十二月的普選中,創建不到幾個月的統一黨贏得近百分之二十四的選票。如社會學家尤里.利瓦達所寫:「在蘇聯時代,國內唯一的政黨宣告由自己掌權。如今國家權力宣告自己是國內唯一的正確政黨。」盧日科夫和普里馬科夫的祖國-全俄羅斯聯盟落在第三,僅獲百分之十三的選票。不到一年內,祖國-全俄羅斯聯盟將與普丁的統一黨合併成統一俄羅斯黨。普里馬科夫和盧日科夫均同意不參與總統大選。

很難說普丁的人氣是媒體操弄的結果,或說葛辛斯基的NTV失勢,是因為NTV發揮的作用較貝瑞佐夫斯基的第一頻道小;抱持此觀點就跟加以否認同樣不真確。勝利的由來眾多。寡頭政治家認為少數人能決定將來總統的想法真的實現了。不過在寡頭政治家、媒體和政治作手,他們自認為要角之際,真實事件在超乎他們掌控的國家上演,但是這不代表他們沒能力基於自身利益加以利用。身為一位政治人物,普丁或許曾是媒體的發明,但是使他成為總統的諸多事件並非如此。

普丁遭任命總理的前一天,夏米爾.巴沙耶夫率領一群車臣反叛分子襲擊鄰國達吉斯坦,這是巴沙耶夫建造高加索帝國宏偉計畫的其中一部分。俄國軍隊和車臣叛軍交火後,普丁獲得葉爾欽支持,下令進軍車臣,由此開啟歷時五年的第二次車臣戰爭。普丁於九月八日表示:「俄羅斯在保護自己,我們受到攻擊。而且我們必須排除所有後續事件,包括犯罪事件。」當晚連番爆炸使莫斯科震動,第一次爆炸發生在住宅區,奪走三百條人命,全國同感恐慌。

得知爆炸事件時,馬拉申科正在前往西班牙一處機場途中,要飛回莫斯科。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起初公寓區被炸時,我不願相信這是車臣恐怖分子所為。但是在第二輪爆炸後,我領悟到這就是結局,情勢全變了,不可能再有「正常的」電視,我們所努力逼近的一切都完了……這就像是看著一場雪崩朝你襲來,速度跟火車一樣快,這時你明白既無法制止也來不及閃開。

他了解這場轟炸將賦予普丁和國安機構重建國家的自由行事權。一九九四年NTV有能力反對。這一次,民意站在NTV的對立面。

馬拉申科的恐懼事後完全應驗。對於普丁和車臣戰爭兩者來說,公寓區爆炸都成了轉捩點。這起事件在人們心中造成的影響,類似於兩年後紐約的世貿大樓被撞擊。到那一刻,車臣被視為一個黑洞,人們在這個法外之地被蓄鬍恐怖分子綁架殺害。僅僅四天前,類似的爆炸震碎了達吉斯坦布伊奈克斯克(Buynaksk)小鎮住宅區,使六十四人死亡,其中有二十三個孩童。但是即使達吉斯坦也在「遙遠某處」,遠在電視螢幕後方。

九月九日剛過午夜,這片「電視螢幕」碎裂四散。傾刻間數百萬人經歷相同的恐懼情緒,面臨性命之憂。不是電視上發生的事。這就是他們的遭遇。他們從家裡走出來,組成守望小隊站崗,察看可疑線索。陰謀論幾乎馬上開始擴散。

在莫斯科南方城市里亞贊發現袋裝爆裂物,促使陰謀論發酵。發現提袋的當地居民打電話報警,警方初步證實袋子裡有爆裂物。俄國內務部長告訴議院,一場恐怖攻擊遭到制止。接著在半小時後,聯邦安全局局長表示那實際上是一次民防演習,可疑提袋裡裝的是糖而非環三亞甲基三硝胺,後者是白色結晶狀炸藥。許多人嗅到不對勁。或許聯邦安全局是先前爆炸案的幕後黑手,只是這次搞砸了;又或者恐怖分子得到貝瑞佐夫斯基襄助,因為他想拉抬普丁的支持度。無論合理與否,亟於查找陰謀顯示出一件事:人們準備好且願意相信,國內發生的一切都有某個人在幕後操弄。NTV播出關於里亞贊事件的座談節目,激怒了克里姆林宮。不過,無論陰謀論真確與否,這不會改變爆炸案的確發生過的事實。

第一波爆炸轟毀公寓區時,普丁遠在紐西蘭。幾天後返國時,他出現在電視上發表聲明,模樣驚嚇萬分。每週調查普丁支持度的歐森說,這是人們首度「看見並認識普丁」的時刻。普丁現身對受害者致意時,他說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難以置信。殘忍無人性。」他表示,爆炸案是對俄羅斯國家實體的威脅。「我們必須動用武力,沒有其他方法。」

這並非普丁實際所說所為。歐森描述,那是他看起來和聽起來的樣子,讓人們得以認同他。他表現得與百萬人的情感共鳴,產生某種「短路」時刻。突然間,普丁從原本乏味的「意外」人選,不過是一副撲克牌裡的小丑人物,變身成一張王牌。對於這位「英雄」,人們原先甚至不曉得他的存在。大眾把普丁當成唯一希望,他有能力不計代價保護人民。他願意肩負責任,處理人們不願面對的問題。幾週後普丁發表的言論,在往後數年將成為他的印記:「我們將四處追捕他們。假如在機場,那就去機場。如果在廁所逮到人,我們會把他們沖下糞坑。就這麼辦。沒別的好說。」

普丁跟其他政治人物不同;事實上,他的行為或談話完全不像政治人物,他講話像個普通人,跟住隔壁的傢伙差不多。「普丁的發言不僅意味著我們會強硬以對,也在說『我們怎麼會怕這些車臣人』。」帕夫洛夫斯基解析。藉著充滿街頭智慧的言詞,以及準備好與威脅國家的車臣人一戰,普丁的表現可比擬一位銀幕人物,出自後蘇聯時期最重要的電影之一。這部電影叫《兄弟》(Brat),講述俄國人達尼拉.巴古洛夫(Danila Bagrov)的故事,他年輕、直率、充滿魅力,在車臣服完兩年兵役後,回到犯罪猖獗的聖彼得堡。他的哥哥是個小混混,要達尼拉幫忙剷除車臣裔人對手,他們控制城裡的市集生意。達尼拉成為一位打手,像羅賓漢一般主持正義,一路上幫助貧窮和無家可歸的人,並且消滅街頭的「骯髒事」。

回顧普丁之路 他一開始被認為「毫無魅力」_img_1

本文節錄自:《製造俄羅斯》一書,薇兒.亞凱迪.奧卓夫斯基(Arkady Ostrovsky)著,楊芩雯譯,馬可孛羅出版。

(圖片來源:kremlin.ru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