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天 逃出曼哈頓
地點:紐約市
氣溫:-6.6°C
時間:08:00
海豹名言:不一定要有趣,但一定要有效。
我坐在沙發上看《紐約郵報》。門開了,是海豹,他出去買東西回來。
「這真是太屌了。」
海豹拿著一個五十磅重的迷彩背包和四支槳。
「那是要幹嘛用的?」我放下報紙,在沙發上坐正了些。
「這是你逃出曼哈頓用的工具。」他說:「這個包裡有一個充氣筏,最大載重量是四百五十磅(約兩百零五公斤)。拉一下這條繩索就可以立即充氣。」他給我看那條繩索。「你、莎拉、還有拉澤都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裡面,一路划到澤西。」
「太厲害了!」
「我跟你說,這個東西超優,」他說:「它很貼近水面,而且它還有一個可接式馬達。如果你逃跑的時間安排得當,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溜走。噗!」
這是海豹到這裡之後,我看到他最High的一次。
「可是我們幹嘛要逃?」我問。
「萬一又發生九一一之類的事情,這裡唯一的出路就是─河流。市政府到時候會關閉所有橋梁和隧道、關口。不然你打算怎麼離開?你有什麼計畫?」
「計畫?我沒有計畫啊。」
「那你現在有了。你會划啊划啊划著你的船離開這裡。」
聽起來有點道理。
海豹和我正讚嘆那個五十磅重的背包和那四支槳時,莎拉從大門口走進來。
老婆低頭看那個背包,再抬頭看我們,有一點在狀況外。
「老婆,海豹幫我們找了一個可以變成充氣筏的背包,以防我們有逃離這個城市的需要。」我說。
「充氣式救生筏?我們是住在曼哈頓三十七層樓的公寓裡耶。」
「是啊,海豹說發生緊急狀況時橋梁隧道都會關閉。這是預定計畫。救生筏是唯一能離開的工具。我們只要把它放到哈德遜河上充氣,然後划到新澤西州就行了。」
「好啊,親愛的。」她把郵件放在廚房流理檯上。
「就這樣?只有『好啊,親愛的』?妳沒有什麼想法嗎?」
「哦,我明白了。你是指望我到時候一手抓著兒子,再把五十磅重的背包扛在肩膀上,拿著四支槳,走一英里到河邊,然後把這個救生筏充氣,再划到新澤西州......在發生國家緊急狀況的時候嗎?」
房間裡一片安靜。
然後......一片死寂。
莎拉打破沈默說:「我連扛不扛得動這個東西都還是問題。」
「妳一定可以。」海豹說著,一把抓住背包放在莎拉的背上。
她直直往後倒下。
我心想,她說得有道理。
最後海豹說話了。看得出來他快要抓狂了。他先前一直忍住不開口,現在終於忍不住了。「莎拉,絕對不要低估腎上腺素的威力。」他說。
於是,我們把背包束之高閣。
四小時後……
「來吧,我們練一百下。」
海豹說明了這個程序,於是我明白他的算術需要人幫忙才好......其實是要做五百下。
我們搭電梯到樓下的健身房,裡面已經有三個人在練健身。健身房雖然是全面開放,而且有很多器材,但是很少會同時有很多人在裡面健身。
有一個金髮的傢伙好像在做一系列的核心訓練。
海豹看著那個傢伙,再回頭看我。
「比利.艾鐸(Billy Idol,英國歌手)他媽的來這裡幹嘛?」海豹問。
「那是史汀,」我小聲說:「他住在這幢大樓裡。」
我們做了一百下啞鈴臥推(兩組),中間不休息。我從三十磅重的啞鈴開始做,但以二十磅重的啞鈴結束。合計:兩百下。
一百下滑輪下拉(兩組)。七十五磅。合計:兩百下。
一百下肩上推舉(坐著)。合計:一百下。
我說過,是五百下,不是一百下。
加碼練習:兩組輕鬆的三頭肌下拉和兩組彎舉。
結束後,我們往健身房外走。
「唔,那看起來不怎麼好玩。」史汀說。
19:00
星期六晚上,我認識的人大都會看大學橄欖球賽。可是我們沒有看,因為顯然海豹有了個新朋友─是他昨天在健身房認識的。想必他們已經變成麻吉了吧,因為那個人把一件五十磅(二十三公斤)重的負重背心借給海豹,而海豹又把它拿給我。
「穿上。」
我拿起來,一次穿過一隻手臂,然後把背心拋上肩膀,繫上繩子。我的直覺反應是:真重啊。意思就是很重,簡直就像背上扛了一個大箱子。
我們做了十五組伏地挺身,每組十下,兩組之間休息三十秒。
合計:一百五十下。
我花了二十二分鐘。
海豹花十五分鐘。
「不容易。」海豹說。
的確不容易,而且是累到連海豹也無法連續做十組,他做完第六組時膝蓋也著地了,可是他不停地說:「真是好。」
才不好,這是會累死人的。
我發現海豹有一次參加一項賽跑,比賽可以選擇跑二十四小時或四十八小時。
驚人的是:海豹報名跑四十八小時。他跑到標示「二十三小時」處時,跑了大約一百三十英里(約二百○九公里),可是他的大腿套破了。他問主辦單位能不能在跑到二十四小時的時候暫停計時,但是他們說不能,於是他說:「收到。」然後要了一捲膠帶,綁住他的大腿套,後面二十四個小時就用這個破掉的大腿套(一跛一跛),完成全部四十八小時的賽程。
「當你認為自己力氣用盡的時候,其實你才用了身體四成的能耐。那只是我們給自己的極限罷了。」
訓練合計:五百下鍛鍊(啞鈴臥推、滑輪下拉、肩上推舉)和一百五十次伏地挺身。
圖說:我的逃生工具
本文節錄自:《和海豹特種部隊生活的31天》一書,傑西‧伊茨勒(Jesse Itzler)著,錢基蓮譯,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