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專家
● 經濟學家〉霍華德.鮑文(H. R. Bowen)
在1953年首度提出《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的觀念,被稱為企業社會責任之父。他認為,「企業的義務就是追求所有符合社會價值觀與滿足社會的所有活動。」
● 策略管理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
「由於公司和社會相互依存,雙方都應秉持『價值共享』,做出互惠的決策。如果任何一方為了自身利益犧牲掉另一方,就會陷入險境。就算獲得眼前利益,卻會折損雙方長期的繁榮。要落實『共存共榮』的理想,公司必須把社會觀點融入追求競爭力和商業策略的核心架構中。」
● 經濟學家/前台灣大學校長〉孫震
「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是企業倫理的表現,同時也是經濟效率的指標。唯有符合公平原則,企業追求股東的私人利益,才能同時增進社會全體的利益。」
企業領袖
● 智邦科技創辦人〉黃安捷
「商人做公益不過是『將本求利』,讓社會更美好、更健康,消費者購買力增加,長期來說,企業也才能賺錢。」
● 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
「我自己喜歡創業,也鼓勵大家創業。創辦營利事業很難,創辦兼顧營利和公益的社會企業更難。但正因為如此,更需要英雄好漢!」
● 台達電子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
「自台達電創立以來,就始終堅信,地球只有一個,企業的永續發展必得和環保節能連在一起。」
● 光寶科技董事長〉宋恭源
「經營企業就像是種樹一樣,必須要把眼光放遠。」「企業不應該只是無窮無盡地追求業績的高速成長,而是應該回過頭來建立起企業永續發展的內涵。」
● 台積董事長〉張忠謀
「世界級企業的條件,第一是要『符合主流價值觀』,而主流價值觀就是說真話;不輕易承諾,一旦答應就赴湯蹈火;守法;不貪汙、不賄賂;負社會責任,注重環保、節能與公益等;不靠政商關係;良好的公司治理。」
● 阿里巴巴執行長〉馬雲
「企業家分為三類,一類是生意人,什麼錢都賺;一類是商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一類是企業家,關注長遠,關注社會責任。」
● 玉山金控董事長〉黃永仁
「公司績效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企業備受尊敬。贏得尊敬比贏得業務重要,有些錢我們寧可不賺。」
●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
「社會是土地,企業是樹,企業從社會吸收人才、市場的養分,葉子與果實落到地面,再度滋養土地,長出更多的森林,企業離不開社會這個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