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工作,沒人喜歡工作。我喜歡的是工作時,有機會找到真正的自己。
─英國作家 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在威廉.曼徹斯特(William Manchester)替溫斯頓.邱吉爾撰寫的傳記第二卷《獨行》(Alone)中,描述法西斯主義崛起,甚至威脅到西方世界,但邱吉爾的同儕不才、目光短淺,整整八年,邱吉爾幾乎是孤軍奮戰。
最後邱吉爾終於再度獲勝,接著又遇上挫折,後來又再次證明他是對的。凱薩琳.葛蘭姆接手家族的新聞帝國時,只能靠單打獨鬥。二○○○年代中期,報業急遽衰退,她的兒子唐諾.葛蘭姆(Donald Graham)竭盡全力想保住公司,想必也受到同樣的壓力,但兩人都熬了過來。相信你也做得到。
這條路誰都躲不掉,我們都會歷經困難,遭遇挫敗。就像班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將杯中物一飲而盡的人,一定會喝到殘渣。」
但要是那些渣滓滋味並不壞呢?如哈洛德.傑寧所言:「人都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但很少從成功中學到什麼。」這也是為何古老的凱爾特諺語告訴我們:「見多識廣、飽讀經書、受盡折磨,才是通往智慧的道路。」
你現在所面臨的困境,應該就是這麼一條路。要智慧還是要愚昧?自我是關鍵的一票。
胸懷大志、力爭上游才能成功(及遭到挫敗);成功會自生逆境(希望、新抱負);遭遇逆境努力克服,取得更多成就。如此循環下去,生生不息。
我們都跳脫不了這個輪迴。人生各時期處境不一,然而一旦失敗,肯定不好受。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接踵而至的是什麼,我們都很確定絕對要迴避自我。自我令我們舉步維艱,永遠失敗。除非我們當下就汲取教訓,化危機為轉機,更了解自己,心智更清明,否則自我將緊追失敗不放。
所有偉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是歷經艱辛才有一番成就,而且都曾犯錯,並在逆境中獲益,即使只是明白自己並非永遠不會犯錯,事情不會老是一帆風順。他們了解到,只有靠自知之明,才能突破重圍。若一味偏執,就無法漸入佳境,也無法東山再起。所以我們才有幸得其真言指點迷津,在人生的旅途突破難關,大放異彩。而真言很簡單(只是實踐起來不容易)。
切勿因自我而努力求道。
取得成功得先摒棄自我。
靠毅力克服挫敗,勿靠自我。
本文節錄自:《失控的自信:拿掉自大,你的自信才攻不可破!》一書,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著,李之年譯,三采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M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