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在讀《廣雅疏證》時,就了解到中國文字、聲韻與訓詁學之間的密切關係。所以上了大學,我就有很大的企圖心,決定去旁聽二年級的文字學與三年級的聲韻學。戴君仁老師教文字學,以王筠的《文字蒙求》為主要教材。旁聽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還不能滿足我的學習目標,所以私下又閱讀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每當有疑惑時就拿去問老師。
印象比較深的問題,是讀到「(盟)」這個字,歸屬在囧部之下。解說囧是窗子的象形字,盟字的意義是諸侯會盟,以盤盛血,從囧,皿聲。以盤盛血而立盟好像是一種對會意字的解釋方式,但結構的分析卻又說是形聲!段玉裁的注解又說盟字的三種字形本來都從「血」聲,因血與盟的聲韻不諧合,所以改為從「皿」聲。
我不理解,如果是從「皿」聲,則「囧」的部分該為表達意義的意符,所以「囧」的意義應該與諸侯的會盟有關。但「囧」既然是個窗子的象形字,窗子又如何會與諸侯的會盟有關呢?如果依據段玉裁的注,「皿」是聲符,則其篆文與古文的「明」的部分豈不是成為意符,那麼「明」這個意符和諸侯會盟又有什麼創意上的關係呢?
戴老師對我一連串的問題感到驚訝,一個大一學生如果因好奇而讀《說文解字》也就罷了,竟然還提出讓他難以解答的問題,所以對我刮目相看,也愛護有加,後來給了我好多的鼓勵與幫助。系裡對文字學有專攻的還有金祥恆老師,我也向他請教好幾次,那年文學院的古文字研究室創刊《中國文字》,金老師送我一本,裡頭有篇他寫的文章〈釋虎〉,談到虎字的甲骨文,就畫一隻老虎的形象,後來經過各種演變,逐漸成為現在的虎字以及隸書、草書等各種型態。我讀了之後很受啟發,了解到若要對中國文字的創意有正確解答,以目前資料保存的狀況來看,應該從商代的甲骨文下手,因此就確定了自己以後從事學問的目標—甲骨學。
到了大一下學期,就經常請教金祥恆老師有關甲骨學的內容。金老師很高興我有學習甲骨學的興趣,同意讓我在暑假期間到他的研究室—第十研究室(古文字學研究室)看書,因為所有關於甲骨學的書籍都存放在那裡。考完期末考,心情已輕鬆,第二天一早,就來到第十研究室報到;門已開啟,但金老師還沒到來,有位坐在門旁書桌的女士讓我進去。我坐在大桌的椅子等候,並拿出帶去的書來閱讀。
不久,有位個子不高的老人家走進來,問我幹什麼,我答說金先生讓我來這裡讀書;他又問我現在看的是什麼書,答以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接著又問我讀了有什麼感想,我答以覺得書中有不少的錯誤。他一聽到這個回答,竟然大聲斥罵起我來,我一時獃住,也不知老人家動怒的原因,就動也不敢動,竟然接受近半個小時的怒罵。
等到他有點氣緩的時候,才趁虛趕快逃離圍睹第十研究室的人群。事後一打聽,才曉得這位老人家是鼎鼎大名的甲骨學者董作賓先生,因為中風過,有時情緒不穩定,所以我才因小事被怒罵。從此我就不太敢接近第十研究室,怕遇見董先生。
董先生去世後,金老師就讓我在第十研究室有個位子,並把研究室的鑰匙交給我。學長黃然偉當時也有一個位子,他後來到澳洲讀博士,就在哪兒任教。那時系裡還有兩個研究古文字學的學長,一個是劉文獻,但很少在學校見到他,後來留學日本去了;另一個是韓耀隆,比較偏重於文法方面的研究,後來到私立淡江大學任教。看來當時還有不少同學對古文字有興趣,不像現在寥寥無幾。
圖說:作者與世新大學媒體匯流實況社(電玩、動漫、cosplay的社團)的學員合影。
本文節錄自:《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一書,許進雄著,台灣商務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