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孩子交流要掌握分寸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6-13

瀏覽數 13,900+

與孩子交流要掌握分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在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陪伴他,還需要掌握一些分寸。

•環境:讓孩子瞭解家規

我們的生活環境決定了我們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也與個人生活的國家和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例如在法國,我們的文明用語是「你好」、「謝謝」、「請」,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能打斷等。

在家庭中我們也有一些特定習慣。有的家庭會在固定的時間睡覺,還有的家庭一天吃好幾頓飯,有的家庭早上洗澡,有的家庭晚上泡澡 ……,家庭習慣也會成為孩子的習慣,當我們離開家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

我們要讓孩子清楚地瞭解家規,透過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讓孩子對這些規矩有正面的印象。

•家長:承認自己也會犯錯

為了能夠幫助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家長也要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換句話說,家長也要給自己自由。為此,我們要向孩子傾訴,讓孩子知道我們的需要。孩子們能夠好好地理解我們,知道我們也會疲憊、生病、生氣等,我們也有扛不住的時候。不要讓我們的壞情緒嚇壞孩子,但要真實地呈現自己,跟孩子解釋我們的需要和感受,我們不是完美的,不是始終堅不可摧的。

我們並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扮演聖母一樣的角色,完全可以在一個教育問題上和其他家庭成員爭執不下,並讓孩子知道這一切。我們可以向孩子解釋這些矛盾。為什麼成人之間必須一團和氣呢?這其實是個假象,這個假象更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在允許我們向孩子撒謊。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允許自己改變主意,不一定非要死死地堅持自己的立場。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在對待孩子方面犯了什麼錯誤,應該請求孩子的原諒。有的人會說這樣會讓孩子看到父母立場不夠堅定。我認為這樣會讓孩子看到的是,父母有自我批評的精神,尤其當我們表現出不公正的時候這點尤為可貴。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呈現最好的一面,這樣對父母要求太苛刻。我們也可以偶爾發怒,然後後悔反省。這樣會幫助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真實,刻意地表現反而會適得其反。這種真實的關係到了孩子青春期的時候,便會顯得極為重要。

為了將來能更好地照顧孩子,我們首先要照顧好自己,給自己一些休閒的時間。成人只有尊重自己了才能尊重孩子。清楚自己需要休息和制定個人規劃。孩子們想要的是幸福的家長,而不是為了減少顧慮而犧牲自我,並且不快樂的家長。在外工作的媽媽有時覺得難以兼顧家庭,而全職太太又常跟外界脫節,沒有最理想的平衡。每個女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平衡點,與自己內心的需求相契合。這個平衡隨著媽媽和孩子的成長會漸入佳境。陪伴孩子最重要的是當下的質量而不是時間的堆積。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成人陪伴孩子的質量取決於自己內心的從容。當家長的個人追求得到滿足,也處於成長進步的狀態,陪伴孩子的質量就是最高的。我們不能一生都掩蓋著自己內心真正的追求。

我們要懂得表達自己的需要,當我們精疲力竭、需要安靜的時候,就會失去平日的從容和耐性,這時就要向孩子表達出這種感受,讓孩子來適應我們的狀態。將心比心,也別忘記孩子也會像所有人,也是時有陰天時有晴天 ……。當我們狀態不好時,要不停告訴自己這會很快過去的!過去了就會有輕鬆的日子。因此,不要對自己、更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父母並不會比孩子更完美!

•允許孩子發洩情緒

我們也應該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他很失望沮喪,我們就不能像平時高興的時候一樣說話。我們應該相互體諒對方的情緒。這樣尊重孩子也是在教他尊重別人,學會相互尊重。所有的情緒都是可接受的,不能排斥任何一種情緒。我們也要有同理心,細心地注意孩子的狀態,經常換位思考。讓他們發洩出自己的憤怒,幫助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我們和孩子經歷的所有美好時光都像珍貴的寶石一樣,慢慢匯集起來形成一顆有能量的大寶石,成為孩子和我們相互信任的源泉,等孩子長大後,我們會懷念起曾經所有的時光。孩子小的時候那段歲月是很累人的,但是卻充滿了暖暖的愛。這種愛永生難忘,撫育孩子的過程也滋養了父母。我們也能夠用一種更簡約的方式教養我們的孩子,不崇尚娛樂和消費主義,不在乎物質所有,只教給他們為人之本。

與孩子交流要掌握分寸_img_1

本文節錄自:《蒙特梭利的溫柔式教養》一書,夏洛特‧普桑(Charlotte Poussin)著,尹亞楠譯,木馬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Jordan Whitt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