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打造「醫養結合」一條龍 讓長者開心迎金齡

從醫院投入長照領域〉天成醫療體系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17-06-22

瀏覽數 29,100+

打造「醫養結合」一條龍 讓長者開心迎金齡
 

本文出自搞懂長照 17大服務報你知

「距天晟醫院不到100公尺的日照中心,即將於7月開幕,內壢護理之家8月就能對外營業,新建的城中院區三棟大樓包括銀髮族公寓、智慧型老人醫院和護理之家的多功能建築,也將在7月動工……,」爽朗的她興奮地說著,臉上掩不住心中喜悦。

老化浪潮席捲全球,沒有國家能置身事外,但台灣老化的速度卻驚人。

台灣從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之後,今年2月65歲以上占總人口比例已達13.33%,老化指數指標也首度破百,代表老年人口正式超過幼年人口,預期明年將步入「高齡社會」,2026年就會躋身「超高齡社會」。

也就是說,再過八年,走在台灣街道的民眾,每五位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

彷彿即將看見作家簡媜在《誰在銀光閃閃的地方,等你》一書所描繪的場景,「公園裡擠滿了老人,麥當勞一樓規劃成老人區,兒童餐之外加賣老人餐,公車加開博愛專車,因為博愛座已不夠用,老人醫院也開張。」

此刻,不少企業財團、醫療院所正卯足全力找土地、蓋房子,打算積極搶進台灣長照市場。但早在六年前,天成醫療集團就創設楊梅護理之家,2016年更正式成立長照事業部,準備好迎接台灣老年化的時代。

此刻天成醫療集團的金色年代長照中心已逐漸完整,包括兩家教學醫院銜接出院準備,提供居家照護和日照中心的喘息服務。天成醫療集團並新建銀髮族公寓和智慧老人醫院,企圖成為台灣銀色經濟的領航者。

鄰近市區商圈 親友探視方便

不同於現有許多養老村往往地處偏遠,出入必須仰賴交通車接駁,天成醫療集團規劃的銀髮族公寓就在市區商圈中壢SOGO百貨附近,方便在地養老,每天子女下班後還能就近和父母共進晚餐。

「那些健康、身體較好的銀髮族需要同儕的社交生活,加上交通方便,子女較會來探視父母。」有別於一些學者建議把醫院蓋在市郊,張育美堅持醫院要在住商合一的地段,和此次決定長照健康中心蓋在市區有異曲同工之妙。

天成醫療集團因為有醫院的資源和配合,也讓金色年代長照中心和坊間經營的養老機構有所區隔,成為國內少數能夠「醫養結合」的成功典範,集醫療、長照以及銀髮住宅結合的大健康中心。

「整合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師、心理諮商師,各專業領域到位,」天成醫療集團總經理張金統自豪地說,「醫養合一」的老人安養照護服務已成為國際趨勢。

談到跨入長照市場的初衷,深耕南桃園醫療事業27年的張育美表示,天成的經營理念是「為您健康把關,做社區好鄰居」。

20多年前,南桃園缺乏具規模的醫院,為縮短醫療城鄉差距,本來任職在外商藥廠的張育美,33歲那年和夫婿、外科醫生徐萬興(現任天成醫療集團總裁)創業,先租下楊梅一家只有50幾床的小醫院,後來為了長期深耕經營而買下醫院。

當年,他們延攬了台大、榮總、長庚、馬偕等醫學中心的醫師駐診,半年後,楊梅天成醫院每天門診量,就從70幾位成長到900多人。後來又買下中壢鬧區,興建醫院。

「我們夫妻是回鄉服務的,」張育美透露,目前毗鄰中壢新街溪河濱步道的天晟醫院院區,就蓋在她小時候成長的老家上,當初因擴建需求拆掉。如今,天成已是南桃園最大,擁有兩家教學醫院、三個院區、總床數近千床的醫療集團。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要求院內醫護人員做到「視病猶親」的張育美觀察,老年人出院後的回診率很高,分析後發現,病人出院後的居家照顧品質有待提升,居家照顧即是醫院照護的延伸。張育美因此成立長照事業部,配合政府推動出院準備服務,結合居家護理,為每位即將出院的病人進行評估和追蹤,讓他們出院後仍能接受最適當的健康照護。

「出院準備就像急診的檢傷分類一樣,」張育美比喻。

不只如此,眼見國內老化趨勢加快,張育美也體認到長期照護的高度需求。以中壢地區而言,就有3400多位老年人需要住進護理之家。

五化三H精神 規劃長照事業

時常參訪國際長照機構的張育美,曾參觀過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附設的長照中心,及推廣全人照護觀念的日本介護機構老人照顧空間,提出「五化三H」的精神。

五化指的是,病房設計飯店化、醫療設備科技化、臨床診療服務業化、醫療資訊網路化和醫院經營社區化;至於三H,則是讓病人能夠有在醫院、飯店和家(Hospital、Hotel、Home)的感動。

就以天晟醫院附設金色年代日照中心來說,希望能入選為長照2.0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長照旗艦店,共有三個樓層可容納60位老年人,二、三樓則提供小規模多機能的服務,而一樓設有卡拉OK和小型圖書館,不只是給受托老人使用,也大方開放給社區使用,屆時將成為社區老人的聚會所。

兼任長照事業部執行長的張金統指出,目前週間排定的課程,包括懷舊、認知和肌耐力等,都符合老年人需求,負責看護他們的30位照服員也已完成訓練。

「我們日照中心要做到讓社區阿公阿嬤每天來快樂交朋友與學習,週六日仍想繼續來,」張育美這樣期許。

日照中心也提供全日暫托的喘息服務,讓每天辛苦照顧生病長輩的家庭照顧者,也有暫時休息、喘口氣的機會。

與飯店合作 打造銀髮公寓

至於近期動工的銀髮公寓,國內知名飯店也主動提出品牌合作的高度意願。張育美更突發奇想,準備推出「老萊子」專案,提供免費住宿名額給鄰近的中央、元智和中原大學學生,條件是課後必須負責照顧幾位老爺爺、老奶奶。

張育美所引進的理念,剛好也與台灣精神醫學之父林宗義教授在1993年所提出的「金齡理論」(Golden Age Theory)不謀而合。

一般認為,65歲已是中老年銀髮族,人生列車正邁向「終點」,考慮的多半是退休後如何養老;但林宗義主張70歲是人生的另一個「起站」,金色年華從此開始。

這也是張育美為長照事業取名「金色」系列的主要原因。因為她對電影《金色池塘》(On Golden Pond)中,退休教授和老伴住處旁那個撒滿陽光的金色池塘印象深刻,「銀髮一詞令人感受就很老氣,但其實年齡成長是正常,也是智慧的累積,」張育美尤其對「金色」背後所代表的熱情與活躍情有獨鍾,她認為退休後的年齡,正是發揮智慧光芒和生命活力、重啟生涯的好時機。

身為戰後嬰兒潮的張育美,就是享受熟年生活的最好示範。過去忙於打拚醫院事業的她,45歲為了拓展視野展開世界八大頂級商學院CEO課程學習之旅,在兩岸也結交了不少好友。她本人也自我實踐「我說我幾歲,就幾歲」的「吾齡時代」新主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