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星期一、五的早上,太平洋房屋公司的保健室內,總會有一些員工向前來駐診的醫師探詢:有點鼻塞是不是感冒了?頭疼要吃什麼藥?想量量自已的血壓正不正常……。他們不必拿勞保單,也不必排隊掛號,這些小病多半可以由駐診醫師開藥治好。這是太平洋房屋公司總經理章啟光所推動的「企業內的醫生」制度。
章啟光身為太平洋建設集團第二代的企業主,在七十六年接任太平洋房屋副總經理後,就開始嚴格要求員工的對外形象及服務態度,而對員工福利及獎勵也編核得相當大方。他提出「公司醫生」的想法,就是強調員工福利的方式之一。
這項構想的具體做法是,利用白天診所病人較少的時候,由公司「買」下醫師的時段,到公司為員工駐診,出診費由公司負責,看病的員工只需負擔藥錢,而同一地區內的公司可以聯合安排時間,請醫師在區內的公司巡迴駐診,讓員工享有類似家庭醫師的醫療服務。
突破勞保的不便
章啟光的著眼點在於突破勞保的不便。從企業主的角度來看,員工拿勞保單去看門診,至少得請半天假,加上勞保單有被濫用的現象,這些都增加了公司的成本。而太平洋房屋公司為近八百名員工投保的團體保險,因為員工不甚瞭解用途或覺得不實用,竟出現一整年沒有人申請利用的情形。章啟光指著統計表上團保申請人數欄「0」的數字說:「這成了公司給員工的一種心理安慰,對員工根本沒用。」
在工專念的是機械科,又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修完企管碩士的章啟光,覺得這並不符合經濟效益,而且造成資源浪費。他參考了台灣IBM公司的做法--IBM與一所家庭醫師診所簽約,提供員工及其家屬電話醫療諮詢服務;言談中顯得相當自信的章啟光,自許要做得更好,「不需要員工花時間,我替他們把醫生請到公司來!」
被員工形容「做起事來固執而且追求完美」的章啟光,擬定的目標不只是減少員工勞保請假的成本,還要解決目前員工家屬無法享受勞保的煩惱。他計畫邀請更多公司參與這項制度,組成企業醫療網,未來員工可以在自己的公司看病、保健,員工的家屬也可以在住家附近加入醫療網的公司,得到同樣的醫療服務。
這類服務的迫切性也來自他的親身體驗。四十歲的章啟光有三個小孩,生病時常是一個傳染一個,而在東區自費就診一次可能就要五百元,這位企業家第二代認為這對他已經算是一種負擔了,「何況是薪水階級?」
半年多前,這項制度開始在太平洋房屋公司及章啟光擔任董事長的太平洋預拌公司試辦,據他自已評估,雖然公司要負擔醫師的出診費,但可以相對減少員工請假成本、替公司建立員工健康檔案並預防突發狀況,同時還可增加員工的向心力,結論是「相當划算」。
在邀請其他公司參與的計畫中,許多公司都表示「有意願」,但有些是已經有員工保健室、有些是觀念上不能完全接受,也有些公司認為這制度「和勞保重複,可有可無」。章啟光則強調,「並不是禁止員工拿勞保單,而是以方便吸引員工。」
另一程吸引人才的動力
「公司醫生」制度目前先以家庭醫學科為主,因為家庭醫學可以涵蓋大部分的小病,而且較容易把藥錢控制在兩天份一百元左右,使員工負擔不會太大,章啟光相信只要做得好,「可以成為企業吸引人才的一種動力。」
日常保健是這項制度在診療之外的另一項重點,應聘到太平洋房屋公司駐診的醫師蔡蕙瑩觀察,就診的員工比較注重保健諮詢,不同於一般公司醫務室「生病的才會來」,她認為這種做法值得推廣,「因為預防總是勝於治療」。
現在章啟光更積極籌備成立「中華民國全民保健基金會」,希望將各公司的保健室串聯起來,組成企業醫療服務網路,進一步發展全民保健系統,為尚未實施的全民健保,邁開試驗性的一步。
在待遇高低之外,還要讓員工感覺能從公司制度中受益。章啟光的做法,反映出企業主為尋求和諧勞資關係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