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傳系「向陽革命」專題小組學生手持投票箱,將簡介印成選舉公報形式,宣傳青年選舉紀錄片。)
「作為對岸的我們,雖然可以聽懂對方的語言,卻有完全不同的社會體制。我或許今生等不到民主,來生總有一絲可能吧......。」
21歲的淡江大學陸生夏天然,在印製成選舉公報的畢業展覽2014青年選舉紀錄專題「向陽革命」文宣品中,寫下自述。
初到台灣就學時,她對台灣的認識「只有康熙(康熙來了)」;因參與「向陽革命」紀錄片拍攝,擔任攝影、視覺工作的她,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台灣選舉,自知這很可能是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參與這類型影片製作。即使來台念書近四年,她還是覺得對政治「有點無知」,甚至,先前沒見過選舉公報。
對於夏天然的同組組員、台灣學生戴珮紋來說,因為這部紀錄片,生命中出現許多難忘的「第一次」。例如第一次當助選員、第一次創粉絲專頁、第一次集資募款,還有,第一次被趕出競選總部。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舉辦畢業展,其中6名學生觀察,台灣公民意識覺醒,許多年輕人投入九合一選舉,開始人生第一次實際改變台灣政治的奮鬥,因此合拍「向陽革命」紀錄片,探討三一八學運後的青年參政現象。
小組選定「年輕人、第一次參政、家裡沒有政商背景」的主角,拍攝去年投入九合一選舉的2位青年:當時的台北市大安區古莊里里長參選人簡銘宏、桃園市中壢區市議員參選人王浩宇。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小組之中,2名成員是陸生,佔了1/3;其他三名台灣學生是張馨云、黃子瑄、卞其敬,另一名陸生則是積極參與台灣學運與社運、曾報名登記參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的蔡博藝。蔡博藝身兼本片導演,青年參政主題就是她提出的構想。
她觀察,生活中沒有事情是和政治沒關係的,選舉的過程就是跟選民溝通、說服對方投票給你,「這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蔡博藝形容,製作這項專題是「困難又必要的選擇」,有些片段應該被歷史記住。例如26歲的王浩宇站在中壢街頭,持續300天的短講、每天抓著麥克風連講4小時;又例如27歲的簡銘宏是搖滾吉他手,師大住商爭議後,Life House「地下社會」被迫歇業,讓他重新審視生活多年的社區、進而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守護家園。
紀錄片小組一路從去年9月拍攝至今年2月,從競選、拜票、開票拍到開票結果出爐,一路近距離拍攝,第一手掌握兩位主角的面對理想與挫折時的真實情緒。
展覽分爲動態和靜態,動態部分是團隊製作的15分鐘紀錄短片,靜態部分含電子書、台灣百年以來民主化歷程、2014青年選舉分析。現場陳列兩位影片主角在選戰時穿的T恤、背帶,還設置仿記名投票形式的圈票處、布簾。
此外,現場展示一款由蔡博藝發想設計、具台灣選舉特色的簡易桌遊,內容囊括民意調查、政治獻金、司法審判等常見現象,玩家必須在前進、後退與停留之間競賽,先「凍蒜」者贏,吸引不少民眾駐足。
(富有台灣選舉特色的桌遊,玩家重複擲骰子、抽牌後,方能決定「凍蒜」者。)
展覽資訊如下:
5/8 (五) - 5/10 (日)
台北松山文創園區2號倉庫(校外展)
5/12 (二) - 5/15 (五)
淡江大學黑天鵝展示廳(校內展)
前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