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商業周刊》報導,以基因改造作物聞名的孟山都公司,名列美國民眾第3反感的企業。姑且不論對基改作物的爭議有何定論,孟山都確實在全球生技業界獨占鰲頭,市值從2000年的70億美元,一路飆漲至660億美元。
然而,很少人知道孟山都也著眼「大數據」——藉由併購數據公司,取得並分析氣溫、雨量、土壤、種子和蟲害的資料,進一步開拓農業領域商機。
過去孟山都的種子帝國不外如此運作:向農民推銷超強效農藥,以及抗該公司農藥的大豆、棉花、玉米等作物,由於這些作物具一次性,農民必須持續購買種子,孟山都因此排除其他競爭者,同時向農地因授粉而無意間長出其作物的農夫提告,確保專利權暢通無阻。
同時,孟山都還深謀遠慮,對資料分析技術這樣有助於提高農場生產效率的產品進行投資。
2013年10月,孟山都斥資9.3億美元蒐購了ClimateCorp.公司,讓自己的多種分析技術產品如虎添翼。目前,美國約4千萬英畝(占玉米和大豆種植總面積約20%)的農戶使用這家公司的分析類產品,這個規模約為它此前預計規模的兩倍。
孟山都在收購為農民提供耕作資訊的軟體公司後,該公司將用巨量資料推估出農民的活動習慣,因時、因地制宜,充當農民的「顧問」,建議農民購買適當的產品。
農經學者批評,孟山都手中握有愈多資料,農民就愈難脫離其手掌心,因為科學得出的結果,也只會推薦孟山都的產品;但種植基改作物獲利的大型農家,則看好這項變革再帶來商機。
(新聞來源:《彭博商業周刊》,林琮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