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目魚,又名海草魚、安平魚、國姓魚、狀元魚、牛奶魚,一尾牽動生計、挑動味蕾的魚種。這條堪稱台灣國寶魚的虱目魚,因為氣候與地理環境,台南成了最適合養殖虱目魚的地方。
養殖虱目魚有其難度,不論天氣太熱太冷都不行,遇到不可測的天候,更是可能一夜翻肚損失慘重,視虱目魚為自己孩子的養殖業者,每三小時要巡視魚塭一次
一年只收成兩次,完全看天吃飯。
但是台南外出工作的遊子,心裡惦記的還是這條家鄉的魚,紛紛回到台南細心飼養虱目魚,且從飼料、水質改革起,認為魚吃得健康人就吃得健康,以草藥當飼料,就是虱目魚復興先鋒顏榮宏首創。
不但養殖虱目魚有其專業技術,更有一籮筐達人,不但養殖拿金牌,更有去骨達人專門對付以多刺出名的虱目魚,還有對烹煮虱目魚如數家珍的料理達人,為了保存記憶中的古早味,與兒子在台南的小巷弄開了一間小小食堂。
這間隱身在台南巷弄間的小小食堂,食堂裡沒有冰箱,母子二人每天得上菜市場買菜,但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講求「當季食材、當天採買、買天料理、當餐吃完」正是吳媽媽對食物料理堅持的「四當原則」。
把每一個客人當成家人要回家吃飯,採用最好、最新鮮的食材,讓許多懷舊的客人品嚐後,都默默流下思鄉的眼淚,王惠慧從來沒有想到,養殖業者的用心
與堅持,傳統慢食的料理方式取代快速的加工食品,再加上一顆堅持認真的愛護家人的心,料理出一道道虱目魚的古早味料理,不但勾起了舌尖上的記憶,更喚醒了曾經遺忘遙遠的家鄉滋味。
這一條牽動生計、挑動味蕾的虱目魚,匯聚了無數人的堅持與用心,台灣國寶魚的文藝復興,正在慢食台南悄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