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政治工程上的一件大事,是選舉第二屆國大代表,準備修改憲法。自從解除戒嚴、開放黨禁以來,國民黨、民進黨即以各自的主張爭取選民的支持。這本是舉世民主國家的正常現象,但不幸的,我們都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有議會癱瘓的問題,有街頭運動的問題,把整個社會壓得喘不過氣來。
迨至選舉前夕,民進黨忽然提出「獨立建國」主張,國民黨則以「安定繁榮」對抗,圖窮匕見,兩黨終於大對決。結果是國民黨大勝,民進黨慘敗。
在平常,民進黨總是強調民意,但這回選舉結果,民進黨都認為不是民意的表現,而是國民黨賄選和壟斷媒體有以致之。若謂賄選,那個黨沒有?民進黨敢丟第一塊石頭?賄選又那一次選舉沒有?為什麼上一回尤清能當選台北縣長?至於壟斷媒體,報紙中固然有一面倒支持國民黨的,但何嘗沒有不問青紅皂白高喊民進黨萬歲的報紙?三家電視台固然傾向國民黨,可是第四台呢?
投票的那一天,在台北市坐計程車,司機因交通違規罰鍰的事不滿政府,大罵國民黨,罵儘管罵,他說他以前多投民進黨的票,不過這回投了國民黨。不僅自己投,凡是坐他車的人,他都勸他們投國民黨。「我至少勸過四、五百人。我跟他們說:「國民黨雖然做過很多壞事,但是我們都看到了,壞也壞不到那裡去了。但民進黨要搞台灣國,誰知將來會弄成什麼樣子!我們小老百姓,就圖個安定生活嘛!」很多人都同意我的看法。」
一位計程車司機懂的事,民進黨都不懂。選舉雖然敗了,但他們不願遵從民意,揚言不放棄台獨,不放棄國會和街頭的兩線抗爭,不放棄阻撓修憲。
令人提心吊膽
看看法案堆積如山的立法院,不過十多位反對黨的立委,就使立法院一籌莫展。二屆國大,反對黨代表有數十人之多,不論是吵架還是打架,都有得瞧的。要想順利修憲,使憲政納入正軌,立國家千百年績業,不管是多麼樂觀的人,恐怕都不能不提心吊膽。
民國八十年,政治上另一重大成就,是國會三院老代表全部退職。
「老法統」消逝,使國民黨解除了歷史包袱,國人無不期盼執政黨及其政府一個「其命維新」的景象。但是新國代一報到,就爭取「無給有酬」的待遇,而執政當局竟也眼睜眼閉,把選舉的諾言一股腦忘了,無知而短視,一至於此。
在立法院,「老賊」走了,「小賊」也立即爭權奪利起來,其惡形惡狀,「老賊」絕難望其項背。以「小賊」平日所表現的對開會之缺少興趣,對議事的不認真,以及反對黨議員「無限上綱」的杯葛,若謂國會效率能夠提高,能夠趕得上國家建設,其誰可信?
如把國會之無能完全歸咎於民進黨,那也不公平,國民黨議員胡來亂搞的也不少,舉一個例子好了:民主國家的國會,某一政黨的議員除非有特殊原因,一定支持其政黨的政策;但看看我們的立法院,執政黨提出的法案,執政黨議員的杯葛與抨擊有時尤甚於在野黨,其中原因,不外權、錢二者。這樣的政黨紀律,這樣的政治操守,這樣品質的議員,怎麼能推行議會政治?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國會固無論矣,看看我們的行政體系,麻煩的事也不少,其犖犖大者,自以府院關係為最。宮中府中,一向都說肝膽相照,合作無間,但是國會議員受人「託夢」,提出尖銳質詢,「自由派」報紙每有驚人內幕,挑出是非,這些消息都是那裡來的?目的何在?像台灣這樣的處境,像這樣兩位重要領導人,能經得起這麼折騰嗎?不相忍謀國行嗎?
郝大將軍說他赤膽忠心為國家,那麼請多尊重代表國家的元首;李大統領說他是一個有愛心和有信心的人,那麼請對我們的最高行政首長多一點愛心和信任。過去我們常常「忠告」美國,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這些話在國內政治上和某些政治人物之間,同樣適用。
爭取自由比較容易,打倒強權,丟掉公權力,或者不計後果,我行我素,都可以「現在誰也不怕誰」;但是建設民主就不那麼簡單,它需要智慧,需要良心,需要對社會、同胞出以至誠的關愛--當然更需要以上的話都不是「口是心非」。我們說了一百多年民主,目前所以還追求不到民主,是因為我們缺少對民主有真認識的人。沒有民主,眼前的自由只是終必要償還的「抵押貸款」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環境裡,還感到憂心忡忡的原因。
(張作錦所著「牛肉在那裡?」一書已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