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中、台南培養先期運量 推出Mr.B&B、公車捷運化

兩大都市蓄勢待發 迎接捷運新世紀

李建興
user

李建興

2017-04-26

瀏覽數 23,100+

台中、台南培養先期運量 推出Mr.B&B、公車捷運化
 

本文出自 2017 / 5月號雜誌 別讓捷運便劫運!

相對雙北、高雄和桃園,台灣還有兩個準捷運都市──台中市、台南市,正積極規劃。

先看台中市。市長林佳龍分析,大台中合併升格後,幅員變大、人口增加,人口分布也改變了。截至2016年底,人口成長至275.2萬人。原台中市核心區人口不斷減少,漸往山、海、屯(如西屯、大里、太平、沙鹿等)三大郊區移動,又以沙鹿副都心成長16.9%為最。

台中〉五條捷運線 串接山、海、屯

因應人口分布轉變,林佳龍在建構大台中軌道系統時,不以舊有交通規劃為圖騰,而是思索郊區如何連繫市區,以及山、海、屯區如何彼此串接。

「我們是以『大台中123』為發展願景!」林佳龍表示,大台中的城市規劃是打算建造一條山手線、二大國際港、三個副都心,因此規劃出對應的八大運輸廊帶,共五條捷運線串聯,包括藍線、雙港輕軌、大台中山手線、大平霧輕軌和豐神雅捷運,其中藍線及大台中山手線皆已獲得前瞻計劃補助。

至於捷運運量方面,台中捷運綠線將在2020年上路,但先期大台中只有一條捷運線(不含捷運紅線──台鐵高架化),並沒有「路網」的架構,運量令人堪慮。

只是有人質疑,在前市長胡志強時代,早已勾勒好台中市區的BRT路線藍圖,以最省錢的方式,先為全台中搭建「準捷運」,為台中成為捷運都市做準備。孰料,林佳龍上台後卻率先將之廢除。

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就不認同,「這是市府團隊對BRT認知不足,林佳龍不配被稱為推動公共運輸市長,一下子將台中市大眾運輸推回到30年前!」

但林佳龍認為,「台中的BRT是『假BRT』,沒有獨立路權、缺乏絕對優先號誌通行權、行控中心無法與車輛及車站進行三方通話及系統管理等,反而造成更多的問題。」他的解方是,廢除BRT後改為地下化的捷運藍線,而過度時期的運量培養,並祭出Mr. B&B政策。

Mr.B&B是「Metro」捷運加上「Rail」鐵路,形成軌道骨幹,輔以普及的「Bus」公車,再搭配「iBike」公共自行車,讓複合式的大眾運輸網得以落實。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台南〉公車捷運化 成功提升運量

至於同為「準捷運都市」的台南,在前瞻計畫中爭取到中央611.31億元的補助,若加上地方分攤,總經費高達1065.79億元,將執行「台南市區台鐵地下化」「台南鐵路立體化延伸至善化」「台南捷運綠線」及「台南捷運藍線第一期」等四大計畫。

然而人口和桃園市相去不遠的台南市,預備砸下千億元興建軌道,亦招來質疑:「台南需要蓋捷運嗎?」

台南市長賴清德解釋,台南市民以往缺乏大眾運輸選項下,使用私人運具的占比高達86.3%,僅次於台東和嘉義市,而以每戶擁有的機車量來看,為1.89輛,六都最高,是台北市0.91輛的兩倍。

「台南人是需要捷運的,」交通學者出身的台南市副市長張政源表示,台南市表面上沒那麼需要捷運,但實際上需求卻日漸成熟。

「為了成為『捷運都市』,台南老早就做好準備。」張政源表示,在2010年台南升格起,當時雖還沒架構出捷運藍圖,卻提前培養運量,祭出「公車捷運化」的政策,也就是仿效未來捷運的路線,規劃了109條公車路線,形成六大區域路網及數個轉運站,讓市民提前適應及想像搭捷運的感覺,並習慣轉乘。

據了解,歷經六年,大台南地區公車年運量已由749萬人次提升至2003萬人次,大增了1.67倍,「台南準備好了!」張政源說。

至於眾所擔心的財務問題,賴清德表示,台南選擇的捷運系統很務實,不但不是高運量系統,還選擇最省錢的跨式單軌捷運(同東京迪士尼線),每公里造價大約18億元,僅為一般重運量地下化捷運系統的三成左右。

另外,先前因為拆遷戶抗爭而停擺多年的台南台鐵地下化工程,也終於在3月15日正式動工。為了安置拆遷戶,台南市政府獨步全台推出366戶「專案照顧住宅」,先蓋好安置宅再進行拆遷,以每坪約10萬元的價格,讓拆遷戶認購,並允許認購後以市價(約每坪20萬元)轉手。

也因此,整起地下化工程已取得八成土地所有權人同意,阻力漸失,預計2022年可以通車。

期許台中和台南這兩個未來的捷運城市,能夠一通車就上軌道,為其他的「未來捷運都市」立下典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