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食育扎根 讓小朋友愛上吃蔬菜

食材吃當季3〉清江國小

陳承璋
user

陳承璋

2017-04-19

瀏覽數 13,450+

從食育扎根 讓小朋友愛上吃蔬菜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食農教育動起來 認真學吃飯

眼前這份餐點,是台北市北投區清江國小的營養午餐。從他們廚房出品的菜,少鹽、少糖、少調味料是基本。進一步細問烹調方式,炒飯其實應該稱做蒸拌飯,菜不爆香,煮熟後再與飯拌在一塊,與印象中大火快炒,炒得整鍋嗶嗶啵啵、油油亮亮完全不同。芥藍菜的油一樣少,吃起來幾近水煮,只加些枸杞提味……。

這種菜色,挑食的小朋友嚥得下口嗎?

清江國小校長劉國兆拍胸脯保證,他們每天都有做廚餘控管,剩菜肯定比一般國小來得少。

實際上,最近提供北中南六縣市高中、國中、小學中餐的業者,都很頭大,原因是,自從政府2017年打算對全國供應營養午餐業者實施「4章1Q」後,每個廠商都憂心忡忡。

「4章1Q」是指所用食材,必須符合吉園圃、CAS、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TAP等四種標章,以及QRcode可追溯系統的農產品。

台北市餐盒公會理事長陳明信直指,要真正落實政策,有兩個難關要過。第一是,食材用在地、當季,成本一定會提高。他估算,每餐要再加十元以上。第二是,符合新標準的食材,小朋友可能不愛吃,會讓廚餘量暴增,家長也會反彈。因為「你把他最愛吃的菜拿掉了,小孩子就不吃飯,(家長)一定會抗議!」他苦笑。

從一年級開始落實食農教育

但清江國小似乎不受影響,當季有什麼菜,小朋友照單全收,不會喊著青菜難吃,也不會回家向家長告狀,關鍵在於,從一年級開始,每班就開始落實食農教育。

走進清江國小的中庭,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就任後給予補助所闢建的菜園。菜園不小,幾乎占滿半個中庭,菜種更是多元,從白菜、萵苣,到香草類的迷迭香、九層塔都有,所有菜都是小朋友親自栽種,從整地挖土、澆灌施肥、除草採收,一學期四次耕種,不灑農藥,用的都是落葉枯枝堆的肥。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食農教育就從這個田園起步。清江國小營養師蕭清月指出,每個學年至少會有三堂營養教育課,除了種菜,還會安排體驗課。比如,蔬果潤餅DIY讓小朋友親手包蔬菜潤餅;火鍋嘉年華直接採收田園蔬菜煮火鍋;還有田園市集,把收成蔬菜一把一把包裝好,以每斤30元價格賣給老師,體會農人辛苦。

此外,全校學生也必須上營養講座,了解早餐應當吃哪些食物較健康,以及零食高油高糖所帶來的危害。六年級甚至有兩節的西餐禮儀課,培養好的用餐習慣,學習品味食材美味。

這些課程已被納入清江國小的健康生活特色課程,更獲得台北市教育局創新課程補助,經過一年多,學生開始認知吃當季蔬菜的好處,味覺逐漸改變,更辨別得出有機蔬菜與慣行蔬菜間的差異。

劉國兆憶及,有一位三年級小女生,原本很怕萵苣,某次萵苣收成,就讓小朋友吃生萵苣包飯,沒想到她竟然敢吃,還吃得很開心。「很多小朋友都怕青菜,但透過體驗,了解種菜辛苦,就會願意吃,」他分享。

會願意落實食農教育,與清江國小創校四大願景中,健康擺在第一位有關。只不過,劉國兆上任後發現,學校裡有不少學生過重,讓他思考,如果重視健康,為什麼胖童那麼多?於是,他決定開設校園減重班,把超過肥胖警戒線的學生找來,加強運動與飲食管理,進一步催生做好食農教育的決心。

施展決心的證據從營養師蕭清月的辦公室可略窺一二。她的辦公室近乎一間教室的1/3大,足以證明校方的重視。

蕭清月苦笑,進清江國小十年,原本只是負責校內幾堂營養教育和設計營養午餐菜單,但現在工作量暴增不少,多了課程規劃,更要領著小朋友照顧農田。不少小朋友也在午休時間與她報名,要幫忙除草鬆土,最近她更在樓梯間設立水耕箱,讓蔬菜產量再增加。由她把持的營養午餐,堅持少油少鹽,幾乎看不見加工食品,菜單跟著四季生產走,九成以上都採用當地當季食材。

2015年,清江國小更靠著健康創意午餐,拿下全台北市公私立小學中央廚房午餐大作戰第一名,「雖然我們的午餐走清淡路線,但還是要好吃!」她強調,就像芥藍菜很苦,廚師必須把最苦的梗挑掉,炒枸杞增加甜味,才會好吃。

許多人呼籲,食農教育一定要從小培養,學校應有完整課程,清江國小做了一個示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