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印尼市場有多少機會?看一看印尼在地最有名的華人李文正的發展軌跡就知道。印尼力寶集團創辦人李文正(印尼名MochtarRiady)的傳奇,堪稱是印尼財經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一頁。距離雅加達開車,若沒遇到惡名昭彰的塞車,約1小時便能抵達美麗的衛星城市:力寶城。顧名思義,這整座城是李文正打造出來的。
熱帶喬木整齊迎賓,現代化街道筆直乾淨,廣達1300公頃的力寶城,除了有住宅區、購物中心、飯店、俱樂部、電影院及學校、醫院,甚至還有直升機停機坪,宛若一座最佳退休地點的花園小鎮。很難想像,這裡原來是一個人都沒有的荒地,更難想像的是,將之從無到有建成的幕後推手,是一位華人。
《富比士》公布2015年印尼富豪排行榜,李文正排名第五,淨財富達26億美元;集團總資產200億美元。力寶集團的版圖橫跨零售、醫療、教育、網路電商、媒體、金融服務等九大事業體,年年營收步步高升,自2007到2012年的五年內,業績激增140%。
李文正在力寶城的奈米醫學研究中心接受《遠見雜誌》的專訪,窗外偶爾走過穿著白袍大掛的研究人員。辦公椅後方掛著一幅巨大油畫。畫中,巨浪拍擊黑色的礁石,激起白色的浪花。
畫中景象恰如其份喻示了這位華裔金融鉅子的一生,充滿戲劇性而百折不撓。
如今仍天天上班,精神奕奕,說話中氣十足的李文正笑說,「我的人生恰恰可以分成五個20年」,而每一個20年,皆伴隨歷史關鍵時刻。
第一個20年:歷經戰亂 養成堅忍性格
1929年出生於東爪哇瑪琅鎮的李文正,祖籍中國福建莆田。五個月大時,由於住在中國的祖父病重,舉家返回中國,六歲再回雅加達。中學時期,因組織學生參加反抗荷蘭殖民者,被荷蘭殖民地政府逮捕入獄、驅逐出境,又回到了中國,考入南京當時的中央大學哲學系。1949年中國戰亂,他來到香港。50年代初,重返印尼。
人生第一個20年,歷經中法戰爭、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及印尼獨立革命戰爭,戰火的洗禮,養成了李文正日後獨立、不怕吃苦的個性。
第二個20年:不懂就問 門外漢入金融界
當他20歲,恰恰是印尼獨立革命戰爭後,一片荒蕪,什麼都沒有,李文正憑藉敢闖敢拚的鬥志,毅然決定從印尼東爪哇一個小城市搬到雅加達。
李文正從小就發現,銀行是一門好生意。28歲機遇終於從天而降。一家即將破產的小銀行(基麥克默朗銀行)的負責人不知從哪裡聽說李文正有20萬美元,登門拜訪,向他求助。其實李文正只有2000美元積蓄,但他當機立斷,接受了請求。這個想法,同樣被父親評斷為異想天開。
雖然非金融科班出身,但那時候的李文正就犀利剖析了銀行的本質:銀行不是買賣金錢,而是買賣信用,銀行的商品不是錢而是信用。「因此,我不需要本錢,也可以做銀行,」李文正回覆父親說。然而,李文正沒背景,又有什麼信用呢?
他四處遊說,終於獲得有經濟實力的福建籍同鄉支持,這就是商業天賦:「騎馬追馬,站在別人的肩膀上跳上去」。從此,門外漢踏入金融界。
靠著自學和不懂就問,李文正很快掌握了銀行業務。「他很好學,新的知識吸收得很好,再消化成自己的一套系統,」印尼一位商界人士形容李文正。舉個例子,工廠管理大師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鉅著《科學管理》,李文正初讀時不太了解。有一次參觀電視機生產線,看到工人排排坐,每個人負責一個工序,李文正當下明白泰勒在講什麼,進一步融會貫通,開發出「銀行的輸送帶」。他將這套工作模式放到銀行,分工分得很細,12個月內便開了250家分行。
這樣的成績沒有人相信。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基麥克默朗銀行不僅轉虧為盈,還賺取了巨額的利潤。然而很快地,李文正不甘於現狀,想尋找「一匹更快的馬」,心甘情願離開自己挽救成功的銀行,邀請了同鄉的咖啡大王、布大王等五個老大,一起開設宇宙銀行。
歷史再度重演,他把宇宙銀行做成功又換一家,李文正再度從零開始,設立了泛印銀行。經過四年,泛印銀行一度發展成印尼最大的民營銀行,資金高達3.7億美元。
事業性格中,李文正有個獨特的脾氣,這受到春秋時代名將伍子胥的一句話而受到啟發,李文正稱為「攻的思想」。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句踐興建軍事城堡,吳國大將伍子胥卻勒令拆除。他主張,越國已經受到吳國保護,無須再建城堡:「大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是因為沒有城堡而滅亡,而是因為沒有力量而滅亡。」
「No offensive power, no defensive capability.(沒有攻擊的力量,便沒有防禦的能力)」英語流利的李文正說。攻的思想,成為他的座右銘。
第三個20年:「零失敗」的印尼錢王
人生進入第三個20年,李文正觀察到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他的視野再擴大,計畫再建一個銀行成為印尼中央銀行以外的貨幣清算銀行,這是他心目中最權威的銀行。
1975年,由於與部分股東個性不和,李文正離開泛印銀行。他一辭職,印尼首富林紹良立即邀他出任中央亞細亞銀行的董事及總經理。彼時的中央亞細亞銀行,資產規模約100~200萬美元,僅27名員工,排名全印尼最後一名,跟泛印銀行根本沒得比。但,李文正敏銳聞嗅到大有可為。經過研究,他發現要做貨幣清算銀行,得先掌握匯錢最為頻繁的六大行業客戶,依序是香菸、紡織業、建築材料業、食品業、汽車零件及自行車零件。
前四產業皆掌控在林紹良家族手中,必須和林紹良合作,汽車與自行車零件,則是同鄉福建莆田人的天下。於是他與林紹良合資入主中央亞細亞銀行,一口氣掌握了六大行業的交割。
16年後,中央亞細亞銀行在他如魔術師般的經營手法下,奪下印尼最大銀行的寶座,本來的六大行業躍升為86個行業都在這裡交割。從一文不名的小子,蛻變為金融大亨,而且經營銀行「零失敗」,李文正「印尼錢王」的稱號不脛而走。
第四個20年:荒地鍍金 打造媒體王國
人生跨進第四個20年,亞洲金融危機襲擊印尼,匯率一度貶值十倍,李文正所有財產幾乎歸零,但他並未被擊垮。同一時期,力寶銀行很多客戶出現財務危機,只好用手中的土地交給李文正的銀行抵債。沒想到,這些原本什麼都種不出來的荒地,被李文正改造得寸土寸金,例如力寶城。
力寶城是以教育及醫療為主的經濟區,53平方公里的地則發展工業,還有一塊5平方公里,風景不錯,李文正突發奇想,開發成墓地。
那可不是簡單的墓地,不單單環境美輪美奐,甚至吸引了新人專程來這裡拍攝婚紗照,還請到國際知名飯店管理品牌、麗思卡爾頓(Ritz-Carlton)負責身後管理,在印尼首創高端墓園的經營模式。
「一平米要賣多少錢?」銷售墓園的主管問。20萬印尼盾?「太便宜!」李文正說。50萬?還是太便宜。1000萬?也是太便宜。最終售價是一平米2500萬印尼盾,比市區的住宅還貴。
「愈有錢愈要埋在這裡,」李文正說。他深黯有錢人心理,富豪一定要把父母葬在最貴的地方,才會被人稱讚是孝順。原本毫無價值的地,轉換觀念後變得價值千金。
零售是力寶集團的第二大支柱產業,旗下太陽百貨(Matahari)為印尼排名第二大的百貨商場,量販店(Multipolar)遍布全印尼50個城市,更以每年拓展10~20家的速度成長。
在第四段人生裡,李文正同時看到了中國崛起。1989年天安門事件,外資倉惶撤離中國,他買下香港力寶中心。接著連續數年,開設了深圳華僑銀行、力寶上海分行,並在內地布局實業,包括福建循洲島旅遊度假風景區與成都力寶村等。
「在我的第四個20年,不管喜不喜歡中國崛起,都要面對,」「必須了解中國,」他說。
第五個20年:擁抱新科技 看好服務業
走進力寶集團旗下第一媒體總部,牆上的液晶電視螢幕裡,印尼籍主播正播報新聞。很難想像,新聞事業經營不過三年,第一媒體便竄升為印尼第一大英文新聞媒體,擁有新聞節目、報紙及新媒體。
這是李文正在房地產及金融外,另一個主力產業,也是他邁入第五個20年所看到的新趨勢。
李文正對於未來看重三大趨勢。一是全面競爭的時代,東盟自由經濟體正式生效,二是全球進入數碼科技經濟的時代,三是世界進入以服務行業為主導的時代。
為了在三大趨勢中勝出,力寶三年前投入TMT(Telecom、Media、Technology)領域,短短時間內,寬頻及4G已是印尼第二大,影視為第二,電子商務市占僅次於德國LAZADA。
「李文正相信TMT是下一個商業契機所在,」第一媒體董事長菲力克斯(Felix Ali. Chendra)表示。過去,在印尼發家致富,一般人想到的是靠製造或採礦,但是李文正的發展道路卻是完全不同。「他選擇做服務業,」資深高管、力寶集團金融總裁羅伯托(Roberto Feliciano)指出,恰巧符合下一波趨勢。
從2000美元到26億美元身價,李文正一生靠攻的思想,創造了個人奇蹟。
【李文正跨界擴張祕訣:I know I don't know. 】
不管做金融大亨、房地產、零售或電信影視,李文正都能做到行業佼佼者。
《遠見》記者問,「你怎麼什麼都懂?都會做?」他的回答很有趣:「I know I don't know.(我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才是他的成功祕訣,自己不懂,就找最懂的人來做,組織最內行的團隊去管理,充分授權。
例如量販店是好生意。李文正便重金挖角競爭對手、家樂福的高層為他操盤。「力寶集團麾下有許多印尼退休的官員和部長,」一位印尼企業家觀察,人才是他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