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適度休息勤保養,別讓眼睛「過勞死」

名醫開講4〉書田診所副院長 廖士傑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7-01-18

瀏覽數 33,750+

適度休息勤保養,別讓眼睛「過勞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護眼20招 遠離惡視力

位於台北市大安公園旁、1993年成立的尹書田綜合診所,開業後即以泌尿科和眼科為兩大主力。

1996年,當時在台北榮總服務的廖士傑,隨著他的老師——眼科資深教授林嘉理來到書田,協助創立眼科,算是書田的元老級醫師。

經過20年,廖士傑已是書田的資深眼科醫師,52歲的他,當年因為喜歡攝影,就讀陽明大學醫學系時,覺得眼睛構造和攝影原理類似,決定以眼科為專科。

「視網膜相當於相機的底片,中央是黃斑部,決定對光線、顏色的敏銳度;黃斑部的解像力好,就像感光度1000的底片,對光線靈敏度高,夜間也能看得很清楚,」廖士傑總愛用相機來比喻眼睛。

大學時常上山下海的廖士傑,曾拍攝過原住民部落耆老的黔面文化,得過攝影獎。當底片、沖洗照片的手作程序,逐漸被數位相機取代後,他還一度很難接受,覺得黑白照片的光影層次更有張力。

成績不好,其實與眼睛有關

身在基層診所,廖士傑天天看診,週一到週六,患者從少到老。從三、四歲幼兒的斜視、弱視,青少年的近視,年輕人的眼睛過勞,中年人的乾眼、老花、青光眼,老年人的黃斑部病變等,都是常見的眼疾。

他有病人,從幼稚園看到已上大學。視茫茫的白內障病人,被他治好看清楚後,對他說,「醫師,原來你這麼年輕啊!」

「眼科離生死稍遠,但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廖士傑清楚記得,他在北榮擔任總醫師時,急診送來的一位病患。

這位在建築工地工作的年輕人,意外被鐵絲打中一隻眼睛,造成失明,必須裝義眼,進手術房時,他一直以為手術後就能再看到。廖士傑至今難忘他絕望的表情。

這麼多年來,他深深體會,眼睛對每個人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你想過嗎?小孩成績不好,可能跟眼疾有關。

16歲的小剛(化名),考數學時,明明就會的算題,卻因漏看數字,答案總是出錯,但這不是簡單的粗心,而是眼睛出問題。

小剛之前在別的眼科診所看了二個月,醫師說他有「正常眼壓性青光眼」,也開了藥,但症狀並沒有好轉。

轉到廖士傑的門診之後,廖士傑發現他的視力、眼壓正常(10毫米汞柱),眼底檢查也正常,但是右眼視野缺損,懷疑他的中樞神經有異狀,開了轉診單,要媽媽帶小剛到台北榮總做詳細檢查。

台北榮總的醫療團隊以電腦斷層掃描後,看到小剛的大腦顳葉,有個2.2公分的顱咽管瘤,手術切除後,恢復良好,視野缺損逐步改善,一直在書田門診持續追蹤。

罕見眼疾,應及早發現治療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廖士傑說,顱咽管瘤多發生在青少年,也有少數50歲以上發病,這種長得緩慢的良性腫瘤,是由顱咽管殘餘上皮產生,但若向周邊延伸,會壓迫到視神經、腦下垂體、下視丘。尤其患者若沒有出現頭痛、內分泌異常等症狀,不容易被察覺;如果太大才被發現,嚴重者會造成腦壓上升,甚至演變成腦室變大,發展遲緩的水腦症。

廖士傑有另一名56歲男性患者,眼壓正常,但是經常感覺視力模糊,兩旁視角有缺損,開車時注意不到兩旁的人與車,走路也常撞到人。當時廖士傑就懷疑他有腦下垂體腫瘤,轉診到醫學中心,果然確診,已有五公分大。

廖士傑表示,腦下垂體腫瘤成因不明,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良性的占原發性腦瘤10%~25%,但腫瘤本身會壓迫視神經,造成視野缺損。只要大於一公分,都建議以手術切除,以免壓迫到其他組織。

類似這樣的眼疾「罕見」患者,久久出現一位,是廖士傑執業多年難忘的鮮明案例,也因他細心,提高警覺,讓患者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因為耕耘基層,廖士傑是2016年台北醫師公會杏林獎得主,多年來常到陽明山浩然敬老院、淡水潤福銀髮社區和各級學校,宣導護眼常識。

看診20多年的他觀察,雖然老人家慢性病多,會影響到眼睛,但很多長者保養不錯,反而是年輕人用眼過度的現象,更令人擔心。例如老花提早到35歲就出現的人,愈來愈多。

但不少青壯族都很難接受「老花」二字。理解病人心情的他,只好婉轉跟對方說,「你需要配一副『閱讀眼鏡』。」

也有中壯年的患者,因為工作壓力太大,罹患俗稱「眼睛過勞死」的「中心視網膜漿液性水腫」,眼睛會突然看不見,症狀反反覆覆。

曾有一位媒體主管出現這種症況,他規勸對方要好好休息、紓解壓力,這位主管真的請了三個月假環遊世界,但回國後,黃斑部腫得更嚴重。

科技發達,護眼衛教愈重要

「紓解壓力應是回歸正常的生活步調,」廖士傑笑說,環遊世界飛來飛去趕行程,好像也不能好好休息。

除了壓力,「3C對視力的影響愈來愈明顯,」廖士傑說,除了近視的年齡往下掉,近年來乾眼症的病人也趨向兩極化,一邊是更年期女性,另一邊就是20多歲年輕人,因3C過度使用,若又喜歡吃油炸食物,更會造成淚腺皮質腺分泌不足,乾眼症更不容易好。

「3C、AR、VR真的很折騰眼睛,」廖士傑感嘆,只是科技不可能走回頭路,因此護眼的衛教更形重要。

【廖士傑這樣保養眼睛】

極目遠望,是廖士傑的護眼之道。愛爬山的他,一直維持這個運動習慣。常在週日清早出門,足跡已經遍布台北象山、汐止四腳亭、烏來等小山,愛拍照的他,邊走邊拍照,運動、興趣相得益彰。

他認為,登山以健行為主,路線不拘,都有山友一起,比較安全。帽子、太陽眼鏡則是必備的護眼工具。平日他也會吃葉黃素,蔬果、魚、一小把堅果,是他的護眼食物。

此外,保養眼睛,睡眠、飲食、運動,缺一不可。熱敷、按摩眼睛四周,能舒緩緊繃的睫狀肌,但千萬不可直接按摩眼球。他建議眼鏡族要常常摘下眼鏡,閉目養神,對眼睛健康很有幫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