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文創並不是非得多精緻,或強調技術有多難、價格有多高,文創其實很簡單,就是庶民文化集體展現出來的生活風格,必須非常貼近民眾生活。
最近我親自體驗了不少台灣各地的庶民文化,像今年大甲媽祖遶境時,我就親自去感受人潮的蜂擁與慶典的熱鬧。
很多人也許問,這樣的傳統習俗,也能算是文創的一環嗎?對,其實這就是文創的根本。
台灣有不少有價值的傳統習俗,我們都把它當作理所當然。比如說,燒王船、放天燈、搶孤,大家往往都忘了這些節慶的存在,背後的原由典故,或是看輕其存在的價值。
如果這些節慶能夠好好運用現代的創新、創意加以發揮,將衍生難以想像的附加價值。
日本無數的地方慶典,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日本富山縣波市,每年的夏季都會舉辦「夜高祭」,他們會把傳統的神轎弄得花花綠綠、霓虹四射,接著拉到大街上,與另一組人馬設計的神轎對撞,表達對神明降臨的敬畏與感謝。
每當活動舉辦時,總會吸引眾多人圍觀,連外國人都慕名而來,也成了波市每年最重要的觀光特色之一。
在地文化融合美學,創造獨特點
日本名古屋一年一度的「真中祭」更有名。這個祭典類似嘉年華會,活動邀集來自四面八方的隊伍,包括大學社團、公司行號等。慶典一開始,每個人都會穿著華麗的服裝、畫上鮮豔濃妝,一邊唱著傳統舞蹈歌謠,一邊在大街上表演踩街。
也因為祭典盛大,參與的隊伍一年比一年多,報名人數可達上萬人,同時也成功吸引多達210萬人次的觀光客共襄盛舉,可想而知,創造出來的商機有多龐大。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日本祭典的展現,並非如我們想像,必須得經過專業訓練才能上場,日本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在地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萃取出來,加上創新與創意後,就端上檯面。
他們最主要的目的是,把人的活力展現出來,是一種「元氣」的感覺,當活力被激發,整個城市給人的感覺也會不一樣。
不少人都刻板認為現在的市場很飽和,事實上成長空間還是存在,如果台灣的企業,能把在地的文化加以應用,透過有感的傳達手法,喚起人們對沉睡中習以為常傳藝美學的意識,找出其中的獨特點,我想一定能吸引外國人的目光。
尤其在目前大陸客限縮對觀光產業造成衝擊的台灣,業者更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思考,才有機會開拓更多不同的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