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創業教育,正確投資未來

必修新學分4〉挖掘創意、學習創業家精神

陳信佑
user

陳信佑

2016-09-22

瀏覽數 9,600+

創業教育,正確投資未來
 

本文出自2017研究所指南

創業正夯,全台大專院校無不致力推廣創業教育。根據教育部統計,104學年各大學共開設1279堂創業相關課程,近5萬名學生修課,創業學程幾乎已成大學的顯學。

創業應該要怎麼教、教什麼、誰來教?修了創業課程,就能夠創業嗎?碩士生跟大學生創業又有何區別?

趨勢1〉商管開課最多 修課人數增5.5倍

若以「創業」為關鍵字搜尋,可發現近十年來,大專院校開設創業課程數量成長3.5倍、修課人數也增加5.5倍,年年都有上萬人在學創業。

為了打造青年創業的舞台,政府各部會也鼓勵大學開設創業課程。例如教育部自101學年起即推動「大學校院創新創業紮根計畫」,希望透過補助開課的方式,讓大學培育出具有創業家精神的新創人才。

四年下來共有24所大學獲得補助,開出上百堂創業相關課程。以交大為例,部分創業課程有2萬元補助,作為聘請業師授課的經費。

創業課程都教些什麼?看看104學年的課表,134所大學開的1279堂創業課程中,近六成由商管學院開設,其中講座課是各校最常見的課程。另外像產品設計、財務規劃、經營管理等,則是針對不同創業階段需求所開設。

此外,不少學校也紛紛成立授予正式學位的創業系所,包括輔大、逢甲、靜宜、雲科大及高雄第一科大等,近年都陸續成立創業碩士學位學程。

可以說,創業風潮不只席捲校園,也正深入體制內教育。無論是下定決心創業,或是只想了解創業概念,都很容易找到課程資源。

2008年就首開風氣之先,在台大開設創意與創業學程的台大國企系教授、也是創創學程主任的李吉仁表示,「動手做」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精神。以台大創創的核心課程來說,學生必須在18週內發想創業問題,並具體實踐。

譬如販售創業商品,「誰會買你的東西?價格該訂多高?」李吉仁會在課堂上拋出一連串問題,他也要求學生不只是設計產品,更要進行市場調查、驗證產品是否具有商業化的潛力。

於是,學生實際走上街頭,親自發放問卷、訪談商家及潛在消費者,蒐集產品資料。到了期末,團隊要上台呈現創業成果,由教授及業師共同評分。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不只台大,包含台科大、交大的創業學程也都把實作課列為必修,並編列讓學生「實戰演練」的經費預算。

交大機械所學生郝昱翔說,過去他自認對產品設計相當很在行,但第一次向路人推銷商品時,卻深感挫折,因為消費者不了解為什麼產品設計得如此複雜。經過實作,他認知到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與期待,也懂得如何推銷產品。

交大創創學程執行長黃寬丞指出,研究生的定性、專業知識都比大學生充足,創業條件更好,實際創業的比例也較高。

他表示,研究生課業繁重,通常無法修畢創創學程,交大正規劃安排非正規的工作坊、講座等課程,提供研究生短期進修創業知識的選擇。

趨勢2〉團隊共榮 傳遞創業家精神

臺科大科技管理研究所助理郭庭魁,是少數擁有創業實務經驗的學者。他認為創業課程最該傳達給學生的是,正確的創業心態。

「就好像修體育課,體能不好是其次,但一定要有運動家精神,」郭庭魁說,創業的心態很重要,接受挫敗、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等,都是創業家應具備的特質。

郭庭魁提醒學生,除了授予學分的正規課程,體制外的創業教育也很重要,譬如校園的創業講座、工作坊、創業競賽等,都是有意創業的學生,可善加運用的資源。

李吉仁則強調,團隊合作往往是影響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過去就曾發生學生團隊溝通不良、影響創業成果的案例。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台大透過辦營隊、交流活動方式,讓學員了解彼此、尋找創業伙伴。

「一個人可以跑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很久,」李吉仁說,創業不應該只是曇花一現,更要思考如何長久營運。創業是眾志成城的事業,需要通力合作,才有機會成功,這才是創業學程的價值與核心精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