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串起商家聯盟 耕耘同志友善空間

西門潮文化2〉西門紅樓南廣場同志文化聖地「牡丹」 蕭江銘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6-08-30

瀏覽數 162,550+

串起商家聯盟 耕耘同志友善空間
 

本文出自 2016 / 9月號雜誌 哈日新主張 風格就是商機

走出西門捷運站一號出口,眼前是百年歷史的西門紅樓,往左繞進後方的紅樓南廣場,咖啡座和酒吧一家緊挨著一家,露天廣場擺滿桌椅,隨著白日退場,點綴起五彩繽紛的燈光燭火。

占地不大的紅樓廣場,約莫25家商店,扣除一樓周邊和二樓的服飾、生活用品,剩下的十多家店,居然統統是同志酒吧。

近年來,隨著民風漸開,同志文化逐漸被包容,讓愈來愈多同志族群勇於從暗巷走向陽光。而整座紅樓南廣場,正是一個促成同志與普羅大眾共處的友善空間。

從荒蕪舊市場 到全球同志聖地

在這裡開店邁入第十年的「牡丹」共同創辦人蕭江銘,一路見證這裡,從荒無人煙的舊市場,演變成今日的亞洲最大同志聚落。

去年3月蕭江銘聯合周邊店家,組成紅樓彩虹友善商家聯盟,訴求營造「自由、包容、尊重」的氛圍。他心中的藍圖是,要讓紅樓廣場不只是全球同志朝聖地,更要打破同志與異性戀間的藩籬,成為普羅大眾皆能自然交流的共存平台。

以往廣場上的店家多半各自為政,蕭江銘主動找左鄰右舍,合辦跨年活動,成功聚集人潮。跨年夜,廣場上1000多個座位,硬是擠進5000、6000人。更厲害的是,匯集不同國家、各色人種,不僅亞洲、歐美,去年跨年夜,蕭江銘還見到來自非洲的遊客到此同歡,「大概就只差南極和北極的代表,」他形容。

蕭江銘吐露,他17、18歲便進入同志圈,當時從家鄉新竹到台北讀書,首次有機會接觸到同志資訊。早年仍處戒嚴,沒人敢說自己是同志,「聽說哪裡有Gay bar,還要偷偷摸摸地去!」這類酒吧往往隱身在巷弄大樓內,幽暗地藏匿在邊陲角落。

出社會後,做過幾年業務,後來和弟弟合開廣告公司。期間蕭江銘跟朋友接手別人經營不善、倒閉的酒店,變成同志酒吧,「空間環境不理想,但沒辦法,」蕭江銘感歎,彷彿同志見不得光。

直到2006年,偶然來到紅樓南廣場,當時已有零星一、兩家酒吧,搭配露天空間,他靈機一動,決定打造一個讓同志社交活動的場域,重點是「不用再躲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蕭江銘看中廣場中央的攤位,設下200個座位,成為紅樓南廣場之最。開業之初,每年的同志大遊行,蕭江銘都以自家酒吧牡丹名義,找朋友一起組花車響應,後來改用西門紅樓廣場為名,號召同業一起去,提高能見度。

「把性和性別拿開,不要分男人女人,其實就是人,」蕭江銘強調,現在即使「非同志」群也願意走進來,開放空間的特色把以往兩個不同圈子的族群,自然而然地相處在同樣場域,加速彼此的理解和認同。

社區住戶心態 從反對到善意

初期,社區居民聽聞這裡開設多間酒吧,顧客又多是同志,擔心容易喝醉鬧事、環境髒亂。但多年來,距離漢中派出所不到50公尺的紅樓,從沒發生有人鬧事報警。關鍵在於多數同志重視體面,不喜歡喝醉失態,個性又溫和、不會和人起衝突。

而漸漸的,原本視同志為畏途的住民,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附近長輩本來很怕,但現在常和我們聊天,還形容我們是溫良恭儉,」蕭江銘笑了笑,前陣子台北一直下雨,鄰居還來關心他們下雨天怎麼營業。

為了維持紅樓廣場優雅友善的氛圍,蕭江銘不惜犧牲獲益,像是不提供骰盅和撲克牌,避免干擾其他桌;看到客人酒喝太多,就不再賣酒給他。

有別於一般酒吧都視深夜為黃金營運時段,但蕭江銘逆向操作,多半時間凌晨1點就打烊,理由是,別讓客人喝太多,耽誤隔天上班上學。一週只有三天延長開到凌晨2點。

儘管從未主動出櫃,但家人親友來過店裡後,多半瞭然於心,「彼此沒有明講,但家人不再逼問我感情狀況,只關心我過得開不開心,」面對家人能夠不再掩飾,是蕭江銘最大收穫。

這就是西門町的魅力,連過去隱晦的同志文化,在這裡都能重見天日,成為文化、成為商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