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領死薪水的上班族,業務人員的薪資是以業績表現而定,如果表現好,業績獎金高,若能妥善規劃理財,提早退休不是夢。相反地,如果常常度小月,業績表現不好,薪資應付生活開銷都不夠,對於退休規劃,恐怕是「生吃都不夠,何來曬乾?」
經濟支柱更要重視保險
案例中的吳先生,還不到40歲,因為業績表現不錯,早已晉升年薪200萬元俱樂部,也較同齡者早一步規劃退休理財。
中國信託財富專家管理團隊表示,吳先生有兩個小孩,年紀都還小,家庭責任重,規劃上首重保障家人未來生活無虞。其次,他自己是青壯年,距離退休還有23年,可及早累積退休金、做醫療規劃,以較低成本達到風險轉嫁的效果,因此著重「活」與「留」的準備。
由於吳先生自己估算過,退休後每個月約有5~6萬現金(勞保+勞退+年金險),高於目前每月開銷,金流的準備算是充足。但他的醫療險不足,建議可以先強化醫療部分,以免未來的醫療支出侵蝕退休金流。
也因吳先生是家庭經濟支柱,從事的是需要在外奔波、通勤的保險業務工作,也要投保充足的壽險、意外險、重大疾病險,以及若出現重大疾病導致失能的風險,可以保障家人和自己未來的生活。
吳先生仍在盛年,萬一在尚未退休前,罹患重大疾病需要治療、休養而暫時無法工作,極可能需要大筆開銷。因此年輕時最好先做好醫療保障規劃,包括納入醫療險、癌症險、重大疾病險與長期照護險等。
在照顧年幼子女部分,也要做好壽險規劃,至少要有可保障下一代十年生活的經濟費用。額度計算方式:例如每月開銷4萬×12個月×10年=480萬元。
最後,吳先生每年剩餘可運用資金約有112萬元,除了股票、保險的理財外,也可擬定理財目標,定期定額購買基金,為兩子累積教育留學基金、結婚基金或是自己的圓夢基金;最好不要將資產單壓在高風險的股票上或是低風險的保險上,資產運用與風險可以更靈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