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週有一天會去學國畫、練合唱」「到圖書館當志工錄有聲書,可以讓視障朋友來借聽」「下半年預計跟朋友到日本自助旅遊」,從公立高中退休將近四年的陳老師細數目前充實的生活。
前一陣子她還因為先前任職的學校有老師請假,一時師資短缺,回去擔任短期的代課老師。她笑稱自己「退休生活是很忙的,」因為個性「就是閒不住,愛到處亂跑。」
陳老師喜歡讀書,到圖書館的視障中心當錄有聲書的志工,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書。曾是有視障朋友指名要借「聽」《明日的餐桌》這本書,視障中心就會請志工幫忙錄製成有聲書,她也因而知道有這本書。以前上課發音都不一定字正腔圓,現在錄有聲書,讀音要很正確,如果碰到不大確定的發音一定要查字典,「不能忽攏過去,」所以對她來說,當志工是「一舉兩得」。
保持年輕的心 健康才是本錢
談到目前政府正在召開年金改革會議,公教人員總是被當做眾矢之的,陳老師有點委屈地說,自己個性就是希望有個穩定的生活,當時聯考分數可以上台大法律系,但選擇公費的師範大學,考慮的就是工作穩定。她不反對政府改革年金,但早期制度設計上有問題,他們現在只是照制度來走,期盼外界不要汙名化公教人員。
教師退休資格是75制,即年資加上年齡滿75。從事教職25年,屆滿50歲退休,對一般勞工而言尚屬年輕。現年54歲的陳老師很有感觸地說,第一線的老師年紀也不能太大,尤其是國小老師,「因為跟孩子的代溝會很大。」她舉自己為例,最近回高中代課,感覺跟十幾歲的年輕人有代溝,「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了。」
陳老師說,在公立高中任職,如果有研究所學歷,退休時月薪大概在7萬多元,如果用年薪來看,老師的退休金所得替代率並沒有外界想得那麼高。看起來還很年輕的陳老師充滿活力,隨時吸收新知,即將當上阿嬤,對時下熱門的「以房養老」議題稍有了解,覺得這是保障老年生活的另一項不錯選擇。
很多人的退休生活就是想出國旅遊,陳老師也不例外。以前只有寒暑假可出國的她說,退休後終於有機會在秋天出遊,欣賞楓紅。提起旅遊,陳老師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她和朋友還規劃一年一次的背包客自助旅行,半年前就開始訂機票、找旅館、想行程。今年下半年她們計畫從北海道一路旅行到東京,所以要開始健身練體力。
總是笑口常開,看起來隨和的陳老師,對退休生活很有想法。她說,退休一定要走出去,以前是被工作推著跑,退休生活是要自己安排,不是被推著跑,如果沒有想辦法讓自己出去,「體力與智力都會老得很快。」
陳老師剖析自己的人生,可以分三個階段,25歲以前為學業;25到50歲是為了經濟與家庭奮鬥;50歲後的30多年的時間要為自己而活。
她也不免擔心萬一年金改革後,月退俸變少,所以現在每年一次的自助旅行還是要省一點,像買便宜機票、旅館等節省開銷。
陳老師與先生對理財都相對保守,部分現金存定存,幾乎都不碰股票,「股票大起大落,要心臟很強才行。」目前夫妻倆每個月的生活開銷,主要是靠退休金及房租收入,經濟無虞。生活過得簡單充實、自在,萬一失智或老得不能動,就住進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