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別讓新技術淪為招數

把脈社會

黃達夫
user

黃達夫

2016-07-28

瀏覽數 41,650+

別讓新技術淪為招數
 

本文出自 2016 / 8月號雜誌 波士頓 地表最創新1平方英里

這麼做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須確定在這個醫院裡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違反「永遠站在病人這一邊」的承諾,所有的作為都能為病人帶來好處,嚴防任何新技術的引進,只是跟著流行,吸引病人的招數。譬如,我從事癌症醫療已超過50年,在這期間,我一直在觀察質子治療的進展,儘管質子治療儀器已發展了好幾代,除了在少數罕見的眼底及頭顱的腫瘤有好處外,對於其他癌症的治療,至今尚未證實價格昂貴的質子治療的療效比傳統放射治療好。所以,醫院沒有理由投資對病人沒有助益的儀器。

在5月底的晨會,大腸直腸癌團隊提出一個創新療法的計畫,其緣由是因為晚期大腸癌腹腔已經有癌細胞蔓延的病人,預後都很不好,因此,他們想引進國外少數醫院在進行,用手術清除腹膜上大部份目視可見的腫瘤後,再在腹腔內灌注加溫的化學藥物,企圖消滅癌細胞,為病人爭取較長的存活時間。

我不懷疑他們良好的動機及想要創新的意圖。但是,我嚴肅地表明,我不准他們做這個治療。我相信當場絕大多數的同事都感到錯愕,因為該團隊在報告中引述了好幾篇文獻的治療結果都是正面的,那麼我憑什麼專斷地否決呢?

醫病,要拿捏得失分寸

原因是,在腹腔內灌注化學藥物的治療在30幾年前就被嘗試過了!我知道該療法對病人而言是苦不堪言的煎熬,結果也令人失望。這些年,新一代醫師認為新的化學藥物比舊的藥物療效好,外科醫師也更了解腹腔癌細胞須清除乾淨以及術後病人照護的重要性,手術的死亡率因而降低了。所以,又開始做了!這兩年,有些研究報告顯示用心篩選過的少數病人,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依我數十年參與臨床研究的經驗,我知道沒適當對照組的臨床研究大都比較樂觀,最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所以,在沒中規中矩的研究結果揭曉以前,我不願急著讓病人去接受過程非常痛苦,只可能對少數病人有效,但大多數病人卻不會受益,還可能因副作用而加速死亡的治療方法。

很巧地,就在這時候,美國婦癌協會(SGO)發表了,很多人屏息等待的腹腔內灌注化學藥物與靜脈注射化學藥物的對照組研究結果,發現腹腔灌注組的療效並沒有較靜脈注射來得好。讓一些醫師失望。而且,根據文獻報導,大腸癌的腹腔高溫化學灌注療法在經驗豐富的團隊照顧下,仍有3~8%的死亡率,所以,在現階段我不贊成提供這樣的治療。我期待我的同事在竭力想要幫助病人的同時,也不忘「首先,不造成傷害!」的誓言,得失的分寸怎麼拿捏,必須要深思。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