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私廚變主廚 歡迎陌生人到家中吃飯

預見大未來8〉廚房共享平台EatWith創辦人 米奇林

林佳誼
user

林佳誼

2016-07-27

瀏覽數 77,250+

私廚變主廚 歡迎陌生人到家中吃飯
 

本文出自 2016 / 8月號雜誌 波士頓 地表最創新1平方英里

來自以色列的「共享廚房平台」EatWith,很可能就是答案。EatWith是一個媒合食客和私家主廚的餐飲社交平台,美國《時代雜誌》將其封為「餐飲界Airbnb」。只要加入EatWith,每個人都可以開放自家廚房,讓陌生人前來作客用餐。

EatWith在2012年於以色列成立,2014年進軍美國矽,在Techcrunch Disrupt創業展上大放異彩,募到800萬美元,更將總部搬到舊金山。

目前EatWith已在30多個國家、160個城市推出服務,超過500多個主廚提供私房餐點。你可以在紐約花57美元(約台幣1832元),走進主廚派翠克位於上東區的家,享用一頓「懷舊的義大利味道」,或在巴黎用51美元,預約一場「蒙馬特的巴黎人晚餐」。

《遠見》5月前往矽谷採訪當地共享經濟浪潮,也拜訪當地最有名的EatWith主廚梅菲爾德(Don Mayfield)。他開設的「Bimini Twist」在全球最大旅遊評論網站Tripasvisor被推薦為舊金山第一名餐廳,擊敗4300家傳統餐廳。

今年4月,EatWith共同創辦人米奇林來台出席活動時,接受《遠見》專訪。律師出身、外表斯文的他分享,EatWith的創業背景相當感性。2011年,他與家人到希臘克里特島旅行。當地風景美麗,但在選擇餐廳時,卻「幾乎踩遍每個觀光客地雷。」直到最後一個星期五晚上,一位朋友的朋友偶然把他們帶到當地人家中吃晚餐。

這家熱情的希臘人,不僅準備滿桌豐盛菜色,還邀了許多親朋好友。原本預定2個小時的晚餐,最後吃了4小時。成為那趟旅行最美好的回憶。

回到以色列後,他到處分享經驗,直到擔任工程師的朋友史卻沃茲(Shemer Schwarz)說,「這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網站,讓人們到陌生人家吃飯。」「他說的好像很簡單,創業計畫當天就誕生了,」米奇林笑說。以下是專訪精華:

共享廚房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在我們出現之前,根本不存在,沒有仿照對象,必須從頭摸索。

創辦四年多來,我發現共享型企業的最大基礎就是信任。沒有信任,不會有人打開門歡迎陌生人到家裡來,也不會有人敢貿然走進陌生人的家。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篩選、評比、授權主廚 建立信任關係

信任怎麼建立?有三個關鍵。首先是篩選,無論是主廚或客人都要篩選,為品質把關。第二是評比,鼓勵顧客留下真誠評語,讓好的冒出來,不好的也會受到抵制。第三是主廚能自主決定是否要接受客人。

弔詭的是,EatWith花了一段時間,才認知我們是實體服務業者,而不是網路業者。

我們剛開始想的都是網路業者怎麼做?但後來才意識到,人們只是用線上平台去找線下美食,這些美食才是真正的產品。這讓我們豁然開朗,去思考怎麼提供一餐美食?怎麼打造一場美好餐宴?

所以我們花了很多功夫建立一套標準,試著把一些細節統一化,為主廚們設計EatWith套裝方案。包含印有EatWith字樣的圍裙、菜單格示範本、用餐流程建議等。舉例來說,我們建議時間長度是2到2.5小時。但不同國家會有差別。假設在美國,用餐時間超過2小時,有時會接到抱怨。但在以色列,就算整頓飯吃下來3小時也沒問題。

我們也給廚師很多訣竅。譬如不要讓客人一進門就直接入座,可安排15到20分鐘喝點飲料,自由走動閒談。因為一入座就很難換位置。走動閒談,有助於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客人先熟悉,之後用餐氣氛就會輕鬆許多。

又如我們建議主廚一定要對客人自我介紹,分享為什麼會想經營共享廚房,介紹每一道菜的做法和發想等等。這個環節很重要,不能省略,因為讓客人認識廚師是什麼樣的人、跟廚師互動,正是共享廚房和一般餐廳的最大不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