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液化重建難,別再說因禍得福!

土壤液化災民 蔣熙琳

李建興
user

李建興

2016-04-28

瀏覽數 12,950+

液化重建難,別再說因禍得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5月號雜誌 請給我安全的家

很多人一見到我們就說:「你們真是因禍得福,雖然房子倒了,但人沒事,政府還會蓋新的房子還你們,甚至還可領150萬元慰問金,真好!」我聽了很無奈,很想回,「事實根本不是這樣,要不,我們來交換!」很少人能夠體會,地震後的難題,真的很頭大。

這次土壤液化災情中,受損最慘重的房子,就屬台南市安南區惠安街6、8、22及24號,屋主分別是我、宋志明、陳春成和彭鍾源,因為房子歪斜到無法重修,只能被迫夷為平地。

地震當時,我們覺得房子搖得很詭異,跟普通地震不太一樣,有暈船的感覺,那時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當我們要往外逃生時,赫然發覺,怎麼至少半層樓跑到地下了?

我們倉皇逃生,能搬的盡量搬,衣物散落一地,等天一亮,媒體一報,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叫土壤液化。很多人事後說風涼話,問我們怎麼買房子時都沒打聽好,這邊古早以前是魚塭地,都不知道很危險?坦白說,對於大部分的台灣人來說,誰也不知道,住在地質軟弱區,後果這麼慘。

有殼變沒殼 地震後從「負」開始

我們當初會買這邊,就是因為房子便宜,一間2~3樓的透天厝,只要300多萬。其中,彭鍾源還在繳貸款,即便屋倒了,還得繼續繳,難怪還沒成親的他總自嘲:「娶某(太太)本(錢)都嘸啊!」而我和陳太太雖然繳完了,卻也換來一場空。

我們同病相憐,從有殼變沒殼,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開始,因為地震後,為了重建,得開始負債。誰叫我們是透天厝,只能選擇就地重建。

你們會說,政府不是給150萬的拆除和重建補貼?話雖如此,但是經過層層評估,如果原建築的結構不穩,表示並不能夠全怪天災,補助會打折。就算符合補助原則,最多也僅能補貼建物原價值的1/2,150萬元根本很難全拿。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另外,政府也說會提供350萬元的重建貸款。這更難了,因為還得提供擔保品,試問,我們油盡燈枯了,哪拿得出東西擔保?這不打緊,還規定2017年4月5日前必須提出申請,否則視同放棄貸款,我們急著天天追問鑑定、評估的進度(鑑定過才能提出申請),很怕時間一過,連貸款都不行。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心知肚明,重建希望愈來愈渺茫,而且我們才四戶,聲音很小,社會很容易把我們忘了,看到你們(遠見)來採訪,我們覺得這是最後機會,請替我們表達一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