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加速製造業升級,淘汰殭屍企業

戰略舵手〉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高峰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6-01-27

瀏覽數 8,400+

加速製造業升級,淘汰殭屍企業
 

本文出自 2016 / 2月號雜誌 跟上十三五錢潮

緊鄰中南海及天安門廣場的大陸工信部,正是擬定中國製造2025的專責部門。通報車牌號碼後,《遠見》記者進入戒備森嚴的高牆大院內,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朱高峰。

中國製造2025的誕生,與今年80歲的朱高峰有著密切關係。他從1994年當選為院士並擔任副院長,曾主持中國製造業如何發展的重大項目。

2013年初,有鑒於大陸雖已是製造大國,但創新價值卻不高,中國工程院因此啟動了《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的重大項目,由院長周濟和朱高峰共同擔任項目組組長。

2014年初,大陸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覺得這份報告寫得非常好,轉批到管理製造業的工信部據此提出新政策,這就是中國製造2025的由來。

多達100萬字的《製造強國戰略研究》,共有四本大書,每一本厚得像磚塊,卻沒有一字廢話,總計動員了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專家。

髮色灰白的朱高峰頭腦依舊清晰指出,《製造強國戰略研究》構建了評價製造強國的指標體系,結果美國仍遙遙領先全球,處於第一陣列;德、日是第二陣列;中、英、法、韓則是第三陣列。

朱高峰指出,研究人員比較後,算出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差距,才規劃出30年內要如何提高到第一陣列的做法。因此中國製造2025不是口號,而是面向全體製造業的行動綱領,目標是製造全面升級。以下為專訪精華:

降低環境汙染 提升生產效益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當初為什麼要做《製造強國戰略研究》?

朱高峰答(以下簡稱答):儘管中國製造業的規模很大,但體質很弱,很多還是貼牌生產、來料加工,產能過剩、破壞環境。

但不是就此不要這些產業。鋼鐵生產過剩、汙染又大,但中國真的能捨棄鋼鐵業嗎?不能。但可以降低鋼鐵生產的比重,從事綠色生產。

現在中國鋼年產10億噸,美國是1億噸,中國大力發展鋼鐵業後,一方面大量進口鐵礦石,把國際上的鐵礦價抬得很高,另一方面卻生產過剩,使國際鋼價下降,汙染很嚴重。這些都要解決。

其次要提升生產效益,中國現在的人均產值還是低,是發達國家的1∕5~1∕7,不改變不行。

把質量與效益提上去要靠什麼呢?一是創新,一是調結構。

問:調結構要怎麼調?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答:有三個層次,一個是調整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結構,一是產業結構,再一是調整產品結構。

中國是農業大國,但農產品加工後的價值並不高。假設美國1塊錢的農產品,加工之後變成3塊錢。中國則是3塊錢的農產品,加工後變成1塊錢。這是很大的問題。就需要調結構,提升附加價值。

很怪的是,近年來中國人專程跑去日本買馬桶蓋,後來發現原產地是浙江。這代表中國可以把產品做好,但是卻沒做。

問:未來十年要如何推展2025目標呢?

答:很多人把重點放在熱門的機器人、3D列印,其實這兩個產業的規模都不是很大。即便是高鐵,規模比機器人大很多,但也不是屬於最大。

進口積體電路 「自己為何不做」

規模大的例如是積體電路(半導體),中國一年要進口2000多億美元,超過石油,是進口的第一位,自己為什麼不做?絕不是中國自己達不到技術檔次,但是沒做,這就是結構問題。

例如通訊設備,華為、中興搞得全世界同業很難受,積體電路為何不能像通訊設備一樣壯大?

問:目前中國製造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普遍生存都有困難,如何要求升級?

答:我認為應該淘汰殭屍企業,該死的不死,該活得就活不好。許多殭屍企業受到政府保護,不讓它們死。

企業有生、有死很正常的,有人說企業倒閉影響就業,其實90後的農民工現在工廠做不長,頂多做半年就走人,哪來失業不失業的問題?

現代農民工跟30年前不一樣,有一定文化知識,中國製造2025肯定會改變將來的管理模式。

問:台灣可以參與中國製造2025?

答:中國製造崛起,總體而言應該對全世界是好事。德國非常積極在中國推銷工業4.0的解決方案,中國也需要德國的裝備及技術。德國既然能參與,台灣為什麼不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