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15年5月,丹麥親王亨力克在馬爾科青年指揮大賽,宣布首獎得主是「Tung-Chieh Chuang(莊東杰)」時,讓台灣樂壇振奮不已。
這是台灣人第一次以中華民國國籍拿下首獎,馬爾科大賽的維基百科網站也貼上了國旗圖案。
這個每三年舉辦一次的比賽有50年歷史,是全球最具歷史的指揮賽之一,也是青年指揮要進入國際樂壇的重要門檻,每次的首獎得主都引起樂迷關注,台裔指揮陳美安在2005年獲得首獎,隔了十年,莊東杰是第二個獲獎的台灣人。
傳承音樂基因 還是數學天才
「莊東杰呈現樂團音色,澎湃的氣勢、多元透明的色彩,很難被超越」「看到莊東杰演出,立即了解為什麼頂尖樂團需要指揮」德國布萊梅日報、法蘭克福匯報對他有如此評價。
在莊東杰指揮棒下,樂團演奏奧地利作曲家馬勒《第一號交響曲》。樂曲一開始,他要傳達亙古以來,地球自轉的聲音,他放慢指揮動作,雙手幾乎靜止,音樂從小聲到大聲,彷彿帶著聽眾從外太空看地球,評審驚嘆這樣詮釋超乎想像。
近兩年來,莊東杰已接連在馬爾科、德國蕭堤、馬勒指揮大賽,打敗千名各國參賽者,得到大獎。未來三年,他還將是第一位客席指揮世界一流維也納愛樂的台灣人,也會和慕尼黑愛樂、奧斯陸愛樂等27個世界知名樂團合作。
由於表現傑出,簽下大提琴家馬友友、豎笛家莎賓梅耶等國際知名音樂家的施密德經紀公司,已找莊東杰簽約,他將遊走國際的音樂廳,面對不同樂團,全球樂迷也將看到台灣指揮的魅力。
莊東杰的爸爸是北藝大音樂系教授莊思遠,媽媽是台藝大講師張美玲,分別教導法國號、大提琴。他由教授鋼琴與合唱團的外公帶大,很早就展現音樂天分。在莊東杰成長的1980、1990年代,正值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萌芽期,各種型態音樂會,國際樂團、音樂家紛紛來台,社會大眾熱切追求精神文化。社會氛圍構築了他另一個音樂學習環境。
從小學到高一都念音樂班,在音樂家庭的薰陶下,總能輕鬆拿下全台法國號比賽第一名,日復一日的學習,本以為要走音樂路。
可是,教音樂的父母卻認為,在樂壇闖出名號並不容易,不希望他走下去,於是,叫他到美國改念一般大學。16歲那年,他依循長輩計畫,隻身到美國讀書。
天資聰穎的莊東杰不僅音樂在行,數學也好,數學滿分進了普渡大學統計系。在美國求學,他認識了音樂以外的同學和朋友,拓展視野,也學習培養自己的觀點,看待周遭事物。
莊東杰大學畢業後,還是難忘音樂,想要重回音樂懷抱,憑著優越的實力,考進辛辛那提音樂院、琵琶地音樂院、寇蒂斯音樂院等名校,轉攻指揮。
但重拾音樂學習卻是條坎坷路,因為對指揮生疏,不得要領,老師幾乎發出逐客令,從小被視為音樂勝利組的他,充滿沮喪,面臨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他開始懷疑自己,思索音樂未必符合志趣。
但他沒有自我放棄,仍然嘗試走下去。他比過去努力,勤於分析樂譜,想像樂譜背後的聲音,果然大有進步,而且對樂曲有了自己的詮釋。在課堂上,他堅持自己詮釋,不惜和老師衝突,沒有念完就離開美國,卻也奠定忠於自己心聲的指揮方式。
指揮像侍酒師 帶出最佳品質
後來他到德國,攻讀威瑪李斯特音樂院,憑著誠實表達樂曲的作風,獲得指揮最高演奏家文憑,是1872年創校以來,首位得到這項榮譽的畢業生。
指揮不容易,需要靈敏如蝙蝠的耳朵,「他常聽見我聽不到的樂團聲音!」父親莊思遠說,莊東杰可以從CD聽見樂團裡某個團員拉錯的音。
國家文藝獎得主廖年賦,曾義務指導技巧,他以開葡萄酒比喻:指揮像侍酒師,要能開瓶、醒酒、倒酒,呈現最佳酒香,讓聽眾品嘗,莊東杰理解力強,能立即學會這個不是所有指揮都有的本領。
和陌生樂團合作需要觀察力和抗壓性,帶領團員的演奏情緒,樂興之時管弦樂團藝術總監江靖波發現,當莊東杰看到團員面露疑惑,總帶著微笑再次解釋,要樂團發出想要表達的音響效果。
「如何讓個性浪漫的法國樂團,演奏鋼鐵般的聲音,如何讓個性如鋼鐵的德國樂團,演奏浪漫的聲音,」莊東杰談著指揮的艱鉅挑戰,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