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發展讓教育有了全新面貌。多年前我知道可汗學院,發現這是能突破時間、空間和速度限制的學習方式,還在就讀醫學系的我,錄製了幾支影片,之後有家長寫信來說,家裡沒錢讓小孩補習,但小孩看了影片,終於弄懂細胞分裂的概念。
收到這樣的回饋讓我好興奮,原來,科技可以提供資源讓孩子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自己的速度學習,這也是我進入均一教育平台的初衷,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找到自己的學習資源。
我認為均一教育平台的建立有兩個意義,首先是補救教學,學生在這裡可以找到學習的起始點,若是答對還能獲得點數,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第二是讓學習動機強的學生有自學管道,有個從小自學的8歲小孩,現在已經在看高一的生物課程。
因材施教 協助建立自學能力
這也是老師因材施教的工具,每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速度不同,老師不可能完全掌握學生的狀況,這時可試著用均一,以此做差異化教學。
這不僅讓老師有效率幫孩子建構知識,也有更多時間做其他的教學活動,建立學生的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最重要的自學能力。
有了科技幫忙,讓老師的角色開始調整,扮演起陪伴、傳道和解惑的角色。
理想中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在品格和能力上有均衡發展,認識自己的熱忱和社會需要,進而做出貢獻,在現在這個時代,善用科技,能讓孩子擁有個別化的優質教育。
許多人期待,科技也能為偏鄉教育帶來解方,這的確是關鍵要素。如果優秀老師無法到偏鄉,或許能以影片幫助孩子學習,同時有熱忱和專業的老師成為陪伴角色,讓偏鄉能享有完整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