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步調愈來愈快,無時無刻不在面對壓力,身體也長期呈現備戰狀態。精神科醫師就發現,門診經常可見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強迫症、躁鬱症等患者,壓力讓他們的情緒幾個月都無法穩定,而影響正常生活。
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胡海國表示,人人都會焦慮,如果大腦處理焦慮情緒的功能發生障礙,焦慮症、強迫症就產生了,例如,有人覺得手很髒,擔心沒洗乾淨,重覆洗手,洗到皮膚受傷,因為不合常理,便是強迫症的表現。
焦慮症若不治療 恐演變成憂鬱症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及社區精神科主任張家銘說,焦慮症包括強迫症、恐慌症、社交畏懼症、廣泛性焦慮症等型態,患者感到緊張、肌肉緊繃、氣喘、血壓升高、發抖、頻尿、腹瀉或便秘。
欣漾診所院長張立人分析,焦慮是擔心預期發生的事,產生了不安情緒,也是面對壓力時的自然反應,適度焦慮是求生存、提高表現的方法,許多成功人士也承認,自己很容易緊張。但是,過度焦慮會影響表現能力,甚至讓人無法工作。
他在門診中就發現,不少上班族承受工作壓力,緊張到得了廣泛性焦慮症,他們常感到過度焦慮,白天靜不下來、煩躁、不耐煩、難以專心,到了晚上,仍不能平靜,於是容易失眠、多夢。
「焦慮症患者若不治療,可能演變成憂鬱症,」張家銘提醒,八成憂鬱症患者會感到害怕、擔心、不安,六成則有疲累、腸躁症、慢性疼痛等生理問題。這類病人心情低落,凡事提不起勁,思考速度變慢,甚至想放棄自己,嚴重者會自殺結束生命。
注意力失調 容易閃神、健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焦慮症、憂鬱症是常見的身心疾病,隨著生活型態改變,3C產品大量使用,精神科醫師也發現,成人注意力失調症的患者漸漸增加,尤其是上班族,工作閃神、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的例子比比皆是。
上班族另一個常見的壓力表現是過勞肥,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就發現,20到50歲的上班族有四成體脂率超標,而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者,每兩人更有一人的體脂率超標。
失眠、睡眠不足也可能是過勞肥的原因,美國有研究發現,睡眠時數較少者,促進食欲的飢餓激素便會增加,晚上睡5小時的人,飢餓激素濃度比睡8小時者要高,於是,大腦下達進食指令,睡眠較少者就以吃來滿足。
既然壓力不能避免,不妨從認識相關身心疾病,管理自己的生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