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0種菜色、700個便當,每日送餐暖人心

在地關懷典範2〉甘霖基金會 送餐服務

林思宇
user

林思宇

2014-07-31

瀏覽數 23,450+

200種菜色、700個便當,每日送餐暖人心
 

本文出自 2014 / 8月號雜誌 養得起的未來

隨著高齡化日趨嚴重,老人送餐服務的需求也大增。送餐最早是從1999年基督教門諾會林森松柏中心接受台中市政府補助開始,辦理原台中市的老人送餐服務,有感於需求日增,於2005年獨立成立甘霖基金會,繼續承辦市府老人暨身心障礙者送餐服務。甘霖之名是為紀念有「台灣孤兒之父」之稱的高甘霖(Glen D. Graber)牧師,學習其服務的精神。如今甘霖提供的送餐服務已十分專業。

「便當營養又有誠意,我每天一定吃光光,吃飯第一,」和母親相依為命,有暈眩症、肝硬化、小腦痲痹的58歲俞國雄,指著志工送來的便當,用著不清楚的國語一字一字緩慢告訴記者。

飯分六種軟硬度 營養攝取量也關心

在台中市郊70多坪大房子裡,每天穿梭60多名工作人員,甘霖基金會請來20年團膳經驗的專業營養師,每天配出200種不同樣式的700多個餐盒,符合不同身體狀況長輩的需要。

送餐對象包括65歲以上低收入戶、中低收獨居老人、64歲以下身心障礙者。送餐範圍從市中心,最遠到東海大學、大坑、成功嶺、烏日,有的光車程就40分鐘,還不包括走到長者家中,一定得「傘狀分送」才來得及送完。

每天早上6時,愛心便當餐屋就忙碌起來,7時30名志工和工作人員切菜、煮菜各自就位。9時開始把印製好的長輩名字和餐盒配在一起,餐盒在志工手中迅速上桌,同一路線的餐盒排成一列。

準備少量多樣便當要極大細心。光飯就有六種,包括硬飯、一般飯、軟飯、特軟飯、特特軟飯和稀飯,還要注意菜色搭配和營養攝取足夠與否。甘霖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麗娜說,目前普通餐有186份,特殊處理餐有494份,送餐量680份,最多曾經送849份。特殊餐是針對老人疾病不同需求設計。營養師韋美霞說明,以疾病做分類,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衰竭等13種慢性疾病餐,再依據長輩的咀嚼和吞嚥能力,進行餐食質地的處理,又分成剁碎餐、特軟餐和半流質餐。

特軟餐是將食材切成小塊,烹煮後更軟嫩;剁碎餐是用剁碎機將食物切碎,以前無剁碎機,志工都用剪刀剪,剪兩個便當就手抽筋,後來志工募款購置剁碎機才解決問題;半流質餐則是志工用調理機將食物攪拌,是專為牙不好的長者設計。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甘霖每月還貼心地幫長輩慶生,去年是小蛋糕,今年是豬腳麵線,祝福長輩壽比南山。年節是長輩們最孤獨的時刻,甘霖當然不會忘記,端午節送上粽子,中秋節送上月餅,過年各家也有年菜。

執行長拿房子抵押 撐過財務危機

為了在時間內送完便當,基金會與社區商家、里長合作,設十個中繼站,每一中繼站平均能分攤15到20份餐盒;每天有七輛汽車、三部機車載著裝著保溫袋的餐盒。隨著送餐讓志工深入社區,甘霖又提供了其他額外服務。例如曾有志工送餐時發現獨居者在家中往生,立即聯絡警察處理;有志工送餐發現長者房子禁不起風雨摧殘垮了,通知相關單位。

許多長輩們家中狀況讓志工難忘。做了7年多的志工王美憲回憶,當初以為送便當很簡單,沒想到送餐時讓他聞到嚴重尿騷味,加上送餐車的車速很快,轉來轉去,回到基金會已下午1點多,當天食不下嚥。如今已是老鳥,可進一步關懷長者。送餐服務雖有政府補助,由於油、電雙漲、物價齊飛,加上基金會曝光管道不多,財務壓力甚大。執行長還曾拿自己的房子抵押,才撐過去。

陳麗娜指出,今年總支出預估超過2500萬元,補助加募款1900多萬元,資金缺口達600多萬元,工作人員只好一人當兩人用。 隨著人口老化,需要送餐服務的老人將增加,如何讓送餐服務到位,是台灣未來的挑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