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你還沒開始準備退休金!」別再以為退休金要等老了才準備,你應該從領第一份薪水那一天,就啟動退休理財大計。「退休金的準備有三個要件:『時間』、『儲蓄力』與『合理的報酬率』!」德盛安聯投信投資研究管理處副總裁許豑勻觀察。
什麼才是合理的報酬率?先來看兩個數字。 許豑勻表示,MSCI世界股票價格指數從1969年底成立以來,至今44年的年化報酬率約6.5%;而近年在台灣掀起募資熱潮的高收益債券基金從1997年至今的年化報酬率也才4.82%。「正因為雙位數的高報酬率不容易,所以需要投入更多時間與本錢彌補,」許豑勻評估,年化投資報酬率訂在7%是相對合理的數字。
年輕人挑股票型 60歲後選債券型
而要準備退休金,她建議從四個步驟開始。首先,先訂立報酬目標;打算花多久時間準備?然後再回推年化報酬率;最後,選擇合適的理財商品與資產配置。當然,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也必須考量。
因為大多數人不是以投資為業,也不會有時間經常看盤,許多專家建議可以選擇基金商品,這等於有專業經理人代操盤。然而台灣境內加上境外的基金超過1700支,令人眼花撩亂。到底該怎麼選,才能穩健累積退休老本?「可從『全球型的資產組合基金』開始布局,因為已納入全球各種市場、各類資產,基金本身就有『資產配置』的概念!」施羅德投信副總裁張翠玲建議。
基金中的配置也應隨生涯階段而調整。許豑勻建議,年輕人應該把本錢百分之百放在成長性高的股票型基金,40歲後納入風險波動較低的債券基金,採債三股七的配置;而60歲後,投資應該趨於保守穩健,債券類的商品可占九成。
「挑選基金,記得詳閱公開說明書,因為它會告訴你『投資標的與地區』『風險預告揭露與控管機制』『風險屬性』等重要資訊!」張翠玲笑說,她自己還會到各家銀行聽取理專意見。她也特別關注基金經理人的操盤風格,會比較經理人在牛市或熊市時的績效表現。
她觀察,通常牛市時報酬率愈高者,在熊市時的虧損愈高,代表該經理人與這支基金的屬性是追求高報酬,較適合風險承受度高的投資人。
基金選績效前段班 緊盯總報酬率
如果真的不知從何挑選,專家多建議「就選同類基金中,績效表現屬前段班的」。國人投資基金,經常短線進出,一支基金抱三年就算久。但,對歐美投資人來說,基金常用來做退休投資,一抱十年都不奇怪。
基金贖不贖回,與報酬率大有關係。「看報酬率,你是每支基金個別分開看,還是只盯總報酬率?」張翠玲建議,只要個別基金的投資表現與當初經理人承諾的績效沒有差太大,不妨只盯「總報酬率」,代表整體績效。只要總報酬率扣掉通膨率是正的,就會有「時間複利」的威力。
例如,一個20歲的人,每月定期定額扣5000元來投資基金,就算每年報酬率只有3%,到他60歲時都還能累積約466萬元的資本。相同條件下,若50歲才開始投資,到60歲將累積不到71萬元。
「投資人都有個迷思,以為虧損了不贖回就不叫虧!」許豑勻說,投資基金雖不需短線進出,但還是要依市場情勢來調整部位。2008年10月爆發金融危機以來,美股就花六年才回到當時高點,「小學生都變大學生了!」
她建議,在相對高點時可以分批獲利了結,但記得要再把資本利得投入退休理財中,以免喪失賺取「時間複利」的機會。至於停損操作,則須參照各種景氣指標,例如PMI指數、美股表現與美國公債殖利率,發現市場趨勢將急轉直下,她建議單筆投資一定要停損。而定時定額則可先部分獲利出場,而後再繼續扣,以分散風險來創造未來景氣走揚後的獲利空間。
不求快錢 以配息類商品補足現金流
「退休不在於錢的多寡,更該注意每月是否有穩定的現金流!」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說,許多投資人不再問投資能否賺大錢,而更在乎是否能配息。
他解釋,因為近年來歷經幾次全球性景氣震盪,投資人發現在股市中的報酬不如債市穩定,紛紛轉向可有固定債息收益的債券型基金。像在日本,就有八成基金都是配息類商品,就是為了追求未來退休後每月有固定現金可領。劉宗聖觀察,台灣正在「日本化」,即使景氣正走向多頭,本應較受關注的股票型基金,竟也為了吸納投資人,而大推「股票入息」的賣點。
劉宗聖建議,在45歲後可加入債券類商品,60歲乃至於退休後,則可挪用其他資產,例如拿到期還本型的保險滿期金來投資配息類基金,以此支應每月的現金需求。 「賺easy money(快錢)的時代已過去了,不容易有暴利可賺,投資人應該拉長退休金的準備時間!」他提醒。
如何在台股滾出退休金?
學好價值型投資,關注產業趨勢與續航力
除了基金,台股也是台灣投資人最熟悉的投資工具與市場,但股票有高度波動性,風險也較高,究竟怎麼在台股滾出退休金?「想累積退休金?選股要有三個原則:高殖利率、低波動度與高成熟產業!」元大寶來投信副總林勝昌說,這樣的股票長期穩健又有利息可賺,而且如果每年殖利率可達4%,已經可以打敗通膨。
「研究得多深度,決定你獲得多大的成功!」復華證券投信股票研究處投資經理王博祺說,如果要長期抱股就要學價值型投資,選股首重產業趨勢分析,而後再從產業中去挑選體質佳的企業。
他舉例,DRAM以前是四大慘業之一,為何最近投資人追捧,因為全球DRAM產業在前幾年有過整併潮,現在只剩三大集團。競爭者變少且應用變多,景氣趨勢改變就拉大獲利空間。至於個股判斷,則注意不要只看眼前,還要看續航力,以及是否有轉型、搭上趨勢產業的題材。
選好質優標的後,遇到不預期的黑天鵝事件而股價震盪,反而是逢低布局的好買點。但王博祺提醒長抱型的投資人,每一波走勢不會只走幾個月,通常會有兩、三年行情,但還是要定期檢視,一旦全球景氣反轉,就要考慮獲利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