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開著車,穿過雪山隧道,來到宜蘭冬山鄉的「三富休閒農場」,輕易可到達,便是深受銀髮族喜愛的世外桃源。
廣袤的林木、悠然的湖光山色,還有不絕於耳的蛙鳴鳥叫與生態資源,來到此地,親近大自然、體驗手作的DIY工藝,彷彿回到兒時。
轉交兒女經營 打造新氣象
25年前,原本還是傳統柚子園的三富農場,因為場長徐文良有感於傳統農業的不穩定與「靠天吃飯」的特性,決定將果園轉型為觀光農場。當時週休二日剛開始推行、家庭旅遊漸漸發展,屬於台灣少數休閒農場的三富,轉型後十分受歡迎。
10公頃的農場、豐富的野生動物與自然風景,加上能夠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特色,是許多遊客來到這的最深印象。幾年前,有感於上班族生活的庸庸碌碌,徐文良的女兒徐儷禎與兒子徐培仁,分別帶著自己的先生、太太回來農場幫忙。兩對夫妻聯手回鄉打造家族農場的景象,在外人看來別外溫馨。
徐文良說,近年已慢慢將農場轉交給兒女經營,打算讓農場開拓出另一種不同的風情。現在,農場已將多棵年長的老柚樹,從經濟用途轉為觀光用途,並且不噴灑農藥、不施用化學肥料,在秋天產季時,還可體會採柚的樂趣,所得全數捐公益。
依山傍水 深受銀髮族歡迎
《遠見》記者採訪當天,雖飄著綿綿細雨,但一對對銀髮夫婦、家庭遊客還是絡繹不絕前往,就算是下雨天,也無法澆熄遊客熱情。
這天,張老先生與張老太太特別從台北開車前來農場,兩人年紀加起來逾120歲。張老先生說,他很喜歡這邊的空氣,還有廣闊的池畔景致,清新、沒有汙染,來這爬山健行,再走到後山的仁山植物園,成了這幾年來他們最常做的休閒活動。
徐儷禎說,這裡經常有老年人與三代同堂的家庭來遊玩,因為周邊親山步道平坦易行,加上離住宿地點很近,就算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只要走個5分鐘,也能夠輕鬆享受山林的清幽。
為了將自然環境結合教育,園區內特別規劃多樣化的DIY體驗,包含彩繪青蛙撲滿、葉拓T-Shirt、手工旅遊書等。徐儷禎觀察,許多銀髮朋友一開始認為DIY是小孩子的遊戲,只在旁觀看,興趣缺缺,但沒想到他們看著看著也跟著玩了。
當全家大小一起為了DIY集思廣益,孩子開心,老人家也跟著開心,「這不就是銀髮族最快樂的事情嗎?」徐儷禎說,這是她最喜歡的一幕。
健康不老餐 吃出食物真滋味
為了推展銀髮族旅遊,三富的「不老餐」合菜,也特別針對三代同堂的家庭設計。餐點強調少油、不加糖、不加味精,以高營養、低負擔為主軸。許多食材也是園區內自行栽種,亦或跟宜蘭當地農民購買。
食材中,包含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綠茶葉、清熱解毒的香椿、抗病毒的香蘭葉與幫助消化的山藥等,每道餐點雖然沒有奢華昂貴的配料,但遊客可以品嘗到的,是最自然清淡的食物原味。
園區近年來推展「可食風景」與「食材旅行」的理念,就是要讓大家看的到、也知道自己所吃的食物從哪裡來。並與大自然學習和平共處,試著過更緩慢的生活。
經過多年培育與維護,徐儷禎相信,只要把環境照顧好,加上棲地營造的概念,動物與植物自然而然就會跟著來。「台灣有32種蛙類,在我們農場裡就發現過22種,其中不乏台灣特有種,像是莫氏樹蛙,」徐儷禎很自豪的展現他們對生態環境保育的結果。
農場也隨處還可見貓頭鷹、八色鳥、黑枕藍鶲的蹤跡。此外,為數眾多的蛙類,現在也成了農場的最佳代言人──大廳中隨處可見的青蛙擺飾,正顯示他們對青蛙的愛護程度。
亮點1〉青蛙夜光石
園區為了讓每位住宿的遊客都能夠感受到自然生態的多樣性,每天晚上會請專業的生態導覽解說員,帶領遊客走訪園區,認識大部分在夜間才外出覓食的貓頭鷹與青蛙。
如何讓遊客在夜間看的到路、又不會因為路燈而干擾動植物生活?一開始令農場傷透了腦筋。後來,他們特別去找了特殊的「夜光石」,也就是所謂的螢石。這是世界上少數能在夜間發光的石頭。
徐儷禎說,這種石頭會在白天的時候吸收陽光,並在夜晚的時候散發光芒。因此在進行夜間導覽時,只要解說員拿著手電筒,加上微微的月光照映,夜光石所散發的光芒,就足以讓所有的遊客看到山間道路。
「在路燈下不可能看到花開,」徐儷禎解釋,因為路燈下長年明亮,植物不會感覺到日夜差異,根本無法開花。為了不要過多的人工照明導致光害,夜光石不僅沒有路燈的突兀與弔詭,農場還特別將夜光石雕塑成青蛙模樣,十分可愛。在夜晚時,看著發光的小青蛙指引道路,參加導覽的林小弟弟說,「感覺很新奇!」
亮點2〉養魚捕孑孓
此外,樹林中常讓人厭惡的蚊子,在夜晚導覽時,卻絲毫不見蚊蟲蹤跡,取而代之的是翩翩飛舞的螢火蟲,在樹林間忽明忽暗的閃爍。令人不禁好奇,到底怎麼做到的?
原來,農場體認到蚊子會對遊客造成困擾,也會造成疾病孳生,場長徐文良特別在林間設計一個靜態式的水桶,水桶底下有水管導引水源排出,使水面不會因天雨而滿溢,進而滋生蚊蟲。除外,他們還在桶中養了許多大肚魚、蓋斑鬥魚,「那是牠們最好的食物,」徐文良說,蚊子少了,遊客玩得更開心。
亮點3〉養果給猴吃
除了柚樹,農場內還有少量柳丁、楊桃樹,「這些果樹就是給猴子吃的!」徐文良大方說,為了回饋自然,園內果樹不用農藥、也不架網去隔離保護,讓果樹最自然的開花結果,就算被猴子吃掉也沒有關係,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對待動物最友善的方式。
因此,在農場內除了有台灣獼猴外,偶爾還可發現山豬、山羌,甚至還會看到穿山甲。這都是環境天然、不受汙染的最佳例證。
大自然當教室 教孩子玩遊戲
這樣的純淨吸引不少遊客。有個三代同堂客人,因為小孩子太少接觸大自然,經常會在每個星期五晚上就過來農場住宿,一住就是三天兩夜。「白天就看到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在林中摸索、觀察,晚上他們就會一同參加夜間導覽,」徐儷禎說,有別於一般放假就是在家打電動的孩子,那個小孩充滿好奇心與觀察力。
現代人,不論老人或小孩,確實需要放鬆自我,踏入自然懷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