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季節氣候,她三天兩頭就往手工皂教室跑,一做就2~3小時,偶爾還會超過教室打烊時間,到半夜12點完成作品後才心滿意足地回家。以為她是不用上班的貴婦?其實鄭圭雯是名職場空中飛人,平均每月要搭兩趟飛機來回兩岸,過著「一週在大陸、一週在台灣」的生活。
身材高挑,有著亮麗外型,說起話來思路清晰,鄭圭雯出身新聞記者,曾派駐上海工作多年。就業範圍廣泛,待過多家報社、婚紗公司,甚至做過購物台主持人、生態解說員。數一數,她換過12次工作,現今是第13家公司。四年前她轉換跑道,進入產業界,現在是旭陽國際地產諮詢管理公司的公共事務總監。
不僅工作繁忙,1978年次的她已經是個8歲孩子的媽。要兼顧家庭和事業,行程表擠不出多餘空檔。她卻把做手工皂視為很重要的生活小確幸。
生活很忙碌 做皂讓她感受平靜
做皂不需要呼朋引伴,自己一個人隨時可開始,原料也很簡單,油、水、氫氧化鈉,還能添加個人喜歡的香味,自己做、沒有多餘化學添加,洗起來安心舒適,正是這些特性,讓鄭圭雯愛上做皂。
首度接觸手工皂,是在她懷孕期間。8年多前,因為懷孕初期不穩,她辭去工作在家專心待產。但個性閒不下來的她,沒多久便開始找事做,到處上各種進修課程,從珠寶設計、學做手工皂、到報考碩士班。在當時,做皂僅是她消磨時間的娛樂之一,還不算熱愛。
鄭圭雯會深入體會做皂的樂趣,是隨著生命經驗累積,一種自我成長後的結果。她坦言,過去的自己藏不住情緒,喜怒哀樂起伏大,個性也比較衝,很容易在職場同輩產生誤會。直到年紀增長,更懂得人情世故,她發現做香皂時,能讓自己平靜。在應付接踵而至的工作,和照顧家庭的生活狹縫中,做皂能創造更多和自己相處的小時光。
「碰到不如意,到處找人埋怨無濟於事,不如學會找管道抒發,」因此不管高興還是難過,鄭圭雯迷上了打皂。一手抱著裝皂液的圓鍋,一手拿著攪拌器使勁地攪拌,這個過程,最能令她靜下心來。有趣的是,一個人的心情好壞,看做出來的手工皂就知道。她笑說,開心時選擇顏色和精油,和生氣時選的肯定不一樣。
從紓解壓力 到創造親子互動機會
位在忠孝東路四段的Maggie手工皂工作坊,2年多前開幕,已是鄭圭雯常造訪的教室之一。因為材料設備齊全,她常下班後,什麼也不用帶就能直接來做皂。多種油品中,她特別偏愛橄欖皂,理由是橄欖油為公認最適合單一入皂的油品,洗感和滋潤度均佳。她在情緒低落時,最喜歡做「純粹」的橄欖皂。
此外,挑選材料和調製配方,必須考慮油品的特性,思索如何搭配精油,「無形擴張對周遭事物的感受力,愈能做出更吸引人的作品,」她發現,做皂另一項好處是豐富了對生活的認識。現在偶爾週末假期,鄭圭雯會帶著孩子和先生一起體驗做皂,從個人娛樂進化到親子活動。
手藝愈來愈純熟,還為自己的作品想文案、做產品設計、包裝好後,分送給親友,不少朋友開始想跟她買手工皂,讓她好有成就感,善用下班時間,慢慢籌備著自己的手工皂品牌。她對小確幸的詮釋是,要能「曉得自己確實的幸福」是什麼,便能創造生活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