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再不來,可看不到的古蹟

何亞威
user

何亞威

1990-06-15

瀏覽數 13,650+

再不來,可看不到的古蹟
 

本文出自 1990 / 7月號雜誌 第049期遠見雜誌

西安地區

在西安旅行,好處是許多觀光點都有旅遊團可達,既省錢又省麻煩。目前由西安市鐘樓出發,最暢銷的兩條旅遊團路線是:東線,可遊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華清池,回程可到半坡博物館;以及西北線,主要是遊昭陵和乾陵、咸陽博物館。

不過參加旅遊團時要有心理準備:如果人數太少,車子是不會開的。

其次,西安是座活的古城,隨時會有新發現,已開放參觀的觀光點有些也因為維護不善開始剝落或破壞,因此到西安旅行,記得要先看已經開發有規模,以及再不看將來可能看不到的古蹟。

.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是唐高宗的孫女,墓是乾陵的陪塚之一。墓的規模不大,但是是乾陵諸墓中目前最有看頭的。墓的特點在於前墓室的侍女圖(壁畫)是已知最能代表唐代美的壁畫,侍女各個長得豐腴柔媚,有的捧花,有的捧食盂執扇,低胸服衣衫款擺,神韻生動自然。但是墓道寬不及一公尺,遊人走動帶起的灰塵或隨手觸摸,已使沒有乾濕度保護的墓受到極大的傷害。現在壁畫斑駁褪落得十分厲害,在微弱的照明下要極目才能看清。

墓道盡頭是永泰公主的石棺,雕工精美,但是數年前來過的老西安人告訴我們,永泰墓的頂部(正好在棺的正上方)原來刻有完整的星象圖,可是現在墓頂一片黃土,努力辨識才勉強還可以看到黃土間有幾個較大較凹陷的點,可能是星空中的主星,一條斜跨墓頂的帶子曲曲折折,可能就是銀河。

像這樣的古墓,再不趕個早,就可能看不到了。

.茂陵--茂陵位在西安城外四十公里的興平縣,雖然只有部分開發,但是因為管理完善,也是值得一看的重點,

茂陵目前對外開放的主要是霍去病墓前的十四尊石雕,號稱中國最早的石雕作品。雕工渾拙,一塊巨石往往只下數刀就刻成唯妙唯肖、渾然天成的作品。石雕以動物為主,充滿了血氣,也描繪著驍將霍去病的一生。

「馬踏匈奴」當然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但是看看其他的石雕,一隻臥著的牛瞪著牛眼,天真可掬,說明中國人和牛的關係又親密又信賴。又例如霍去病的愛馬轉戰千里,一隻臥著,雙眼凝視遠方,目光炯炯有神,前足微彎,後足已經準備瞪起;另一隻馬則是四蹄騰空躍起,鼻孔賁張,如今都隨著主人與日俱化(已經開始風化)。

茂陵的第二個特色在於經過館長王志傑二十八年經營,已經從一片荒土建起完善的展示場所。為了自籌財源,茂陵館方製作的複製品,也是最多的,拓片、拓印、小石雕、仿漢的陶製動物、銅製品等琳琅滿目,只是包裝搭配的不夠講究。

在茂陵還可以見識到可能是全西北最豪華的公共廁所。茂陵的公廁是一般房舍建築,室內有隔間,每間都有門,公廁的地上舖著馬賽克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偶而會缺水。

.碑林--西安碑林位在陝西省博物館內,收藏了兩千三百多塊各代碑志,時代從漢以降到清,歐陽詢、王羲之、顏真卿、褚遂良、柳公權的珍品都包括在內,可說是我國書法藝術的博物館。

看完碑林,可以繼續參觀陝博珍藏的「昭陵六駿」,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最鍾愛的六騎。六駿的石雕原來在昭陵,後來其中兩駿被美國人運走,因此現在陝博展出的六駿只有四件是真品。至於失去六駿的昭陵,現在已無甚可觀。

.秦始皇兵馬俑--號稱「世界第八大奇景」,是到西安絕對不能錯過的古蹟。墓坑內現有一千個陶俑、戰車八乘、陶馬三十二件,陶俑最高的有一九0公分高,或站或蹲(預備發箭),但都神情肅穆,英氣逼人,最靠外圍的軍士臉孔一律朝外,虎視著外界的風吹草動,以便達成護主任務;而戰馬各個高大肥壯,雙耳直豎警戒,而且喘得鼻孔賁張,彷彿有血有肉的馬就站在坑內。

已開放的一號坑還在繼續整理,沿著坑走一圈,不時可以看到斷頭的軍士、馬的肥臀,或工作人員蒐集起來的殘破碎片。坑右側還展示著部分當時用的磚,磚的一面清清楚楚地印著蘆席的紋路,可以知道蘆席和現代草席一樣,也是人字紋編織的,真正的席子早就被西楚霸王一把火燒個精光。

.半坡遺址--和帝王之家死後的尊貴榮華相比,六千年前半坡人的遺址反而因為更帶血淚,顯得更偉大。

六千年前,半坡人面對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挖出的大人墓有一百七十座,小孩墓(多半盛在甕裡)卻有七十個。它告訴人們當時生活艱苦,好多小孩都來不及長大;為了便於取水,半坡人發明了尖底瓶,充分利用重心原理,瓶子一放到水裡就會自動傾斜取水,尖底瓶也便於插立在黃土地上;所有的陶器上都繪以人面魚紋、網紋或其他的幾何圖形,說明半坡人已有簡單的幾何概念;不知道半坡人用什麼工具在獸骨上穿孔,琢呀磨的,磨成縫補衣物的骨針。日子雖然艱苦,卻一點也不無知。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嘉裕關地區

.嘉裕關--明代戍守疆土的最後一關,當年建城時經過精細核算,城建好後發現只多出一塊磚。修復後登城仍可想見當年戍邊者遠眺敵情,用烽火台報警訊。

城內還有「擊石燕鳴」的傳說,相傳明代有兩隻燕出外覓食,回來時風大,一隻已飛回城內,一隻卻在城外不得其門而入,結果撞城而死。此後只要以小石擊牆,就會發生「凋嗽」燕鳴,是已歸的燕在呼喚城外流離的伴侶。至今,主事單位特別在牆下準備一塊大青石,希望遊客以青石代牆,違規者罰錢,但似乎沒有大用。

.魏晉古墓碑畫--嘉裕關給人的感覺是武力的,離關二十公里左右的戈壁灘裡,魏晉古墓卻是生活的。

魏晉古墓群距今約一千六百年,曾經挖出十三個,但是現在只有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墓對外開放。要到古墓,先要找到磚畫博物館,館是新建的,現在還空無一物,但是館內的解說員會帶路到古墓現場。

古墓外觀是一間不到一坪大的磚房,門上了鎖,開門後才知道要下了地道才能見到古墓的真面目。墓分三進,第一進是庭院,牆磚上書的是牛耕、狩獵、練氣功打坐、收蠶繭、殺豬宰羊,每一塊磚都是單獨的畫面;第二進代表客廳,磚上畫的都是客廳中的物事,如宴客、舞蹈作樂等的生活起居,也是一磚一畫;第三進才是後室,墓主人夫婦就葬在這裡,磚書上書的是些如珠寶盒之類的家庭財產。魏晉時代以磚畫取代一般陪葬用的陶瓦罐、陶俑,可說是相當別出心裁的。

敦煌地區

到敦煌一定會去莫高窟、月牙泉和鳴沙山,但是多花點時間,收穫會更大。

.玉門關--古人說「春風不度玉門關」,但即使今天走訪玉門關,還是會有「生死兩茫茫」的不確定感,因為玉門關位處戈壁灘內,出了敦煌半小時車程後,就要脫離柏油公路進入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戈壁灘裡一個路標也沒有,只有隨處叢生的一些蓬草、黃沙滾滾,根本難辨東西,因此去玉門關,一定要提早安排老手帶路。

但是辛苦是值得的。經過一個半小時吉普車的顛簸後,玉門關已然在望。不像陽關只剩下一尊烽火台,玉門關還保持得相當完整,城開二門,由北門望出去,就是無邊無際的域外之鄉。現在的玉門關只有蜂與燕在住,燕草在城內外飛,蜂群則在城內建起自己的帝國,初進玉門關只覺得共鳴聲震耳,好像一座金鐘罩內的回響。

離開玉門關往前走不遠,還可以看到漢長城的遺跡,殘是殘了,但是漢時守邊人用蘆草和黃土層層搭配的牆仍然最忠實的等候。

.莫高窟以外--喜歡莫高窟的人可以進一步向敦煌研究所申請許可,就可以到榆林窟(又稱萬佛峽)和西千佛洞遊覽。一般說來,榆林窟的收藏雖不及莫高窟,但是因為去的人少,保存也比較好,尤以壁畫最可觀;西千佛洞是當時行旅西行的最前哨,也是回程的第一站,雖然不是膜拜重鎮,但是自然景物怡人,也有特色。

旅遊須知

.氣候--從西安走絲路到敦煌這一路,不但日夜溫差大,最要命的是氣候乾燥得令人難以想像。例如即使是在戈壁灘的地底下(魏晉古墓),濕度也只有百分之四十(溫度只有攝氏十度),地面上的乾燥可嗯而知。因此到此旅遊,除了一般的個人保健用品外,應該列為必備的隨身用品有:太陽眼鏡,能使雙眼舒爽、防止乾燥的眼藥水,喉片,以及滋潤性高的全身用乳液。

.事先做好歷史的家庭作業--這條路線如同一次歷史之旅,最好行前就充分蒐集相關史科,到當地才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也不虛此行,同時,當地能提供的背景資料並不充份。

.交通--目前西安到蘭州、蘭州到敦煌都有飛機、火車、汽車可達,西安到敦煌則沒有直飛的飛機。值得注意的是,蘭州和敦煌兩地的機票劃位業務還沒有和其他大城市連線,因此以蘭州、敦煌為起點的班機都需要到當地才能訂票,訂不到票或是班次不能配合的狀況自然難免發生,最好是行程上多留些餘裕,以免發生旅程無法銜接的麻煩。此外,三個機場的設施都欠佳,天候不好就時常停飛。

此外,蘭州機場到市區車程需兩小時左右,出租汽車費用比蘭州到西安的火車票還貴,也值得注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