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建築與設計學群

永續發展的綠色設計持續發燒

鄭婷方
user

鄭婷方

2013-01-30

瀏覽數 16,400+

建築與設計學群
 

本文出自2013大學特刊

建築設計學群,除了原有扎實的美學及工程訓練,「永續發展」議題持續發燒,應用新型態結構、材料、立面設計的「綠建築」、結合跨領域的「智慧建築」、與文化創意結合的「翻修老建築」、能夠完成天馬行空想像的「數位建築」,都是現在最夯的新發展。

因應現今產業需求,整合力成為關鍵。其他設計科系,也日新月異,有四大教學趨勢,雲科大設計學院院長李傳房指出,現在非常熱門的領域:第一,包含結合工程、機械、互動技術的跨領域設計、或數位加值設計。第二,老社區、老街再造相關的文化創意包裝或文創商品設計。第三,希望達成永續發展的綠色設計。第四,關懷銀髮族、身心障礙者、兒童,以人本關懷出發的橘色設計。

技職體系設計科系,非常重視設計能夠「商品化」、與產業界結合,常常辦各式各樣的跨領域合作工作坊。李傳房說,現在的教學比過去活潑,像是雲科大積極與地方結合,帶著學生去整修西螺老街,嘉義新開張的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他們也幫忙設計相關文創商品。

一般而言,設計的訓練,通常大一時,比較偏向「玩創作」,讓學生培養藝術、美感及想法;到了大二,則開始較為實務的課程,需要實際規劃一些空間、商品、主題。到了大三繼續加強電腦及軟體訓練;大四時,通常都要花一年時間做畢業專案。四年下來都脫離不了,不斷的發想、實做、以及成果發表。

只不過要培養「設計美學」如此無形的軟實力,相當不容易。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系主任蘇瑛敏觀察,設計過程,最終考慮到人的需要,設計的訓練過程,美學及社會人文的關懷也很重要,而也因為通常設計常要結合不同產業需求,因此設計人才的整合力也是關鍵。

蘇瑛敏說,除了「熱情」,念設計的學子們也得隨時保持想像力及敏銳省思力、觀察力,才能在建築業不景氣、甚至普遍不尊重設計的台灣,不致灰心,繼續堅持下去,獲得成就感。

師長解惑

設計本來就是永無止境,常常最後一刻又有新靈感

李傳房 雲科大設計學院院長

蘇瑛敏 北科大建築系系主任

Q1:怎麼樣的人適合念建築與設計學群?不會畫畫也可以念嗎?

A1:要念設計的人,除了一定要有追求完美的熱忱之外,一定要保持靈敏的觀察力,還要有不錯的空間概念及源源不絕的想法和創意。而且愛留意設計新品、愛看展覽,有美學、美感的鑑賞能力非常重要。

對建築與設計學群來說,絕對不能排斥繪畫,畫畫就像語言一樣,是種溝通工具。建議最好要有繪畫基礎,或至少能把想法實體畫出來,才較能得心應手。

Q2:技職高等教育中的建築與設計學群,與一般大學相比,有什麼優勢?

A2:現在最流行的趨勢是「產學合作」,以及「從做中學」,就是把產業問題帶到課堂上來,例如雲科大就和40~50家廠商、廟宇、社團法人合作,更請產業界人士到學校來協同教學,從農業、觀光文創包裝設計,還有幫忙設計廟會活動,提升宗教文創服務品質,或是替科技業設計資訊產品,希望學生在學時,設計不流於空談,可以真實為業界所用,也更了解產業界需求。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Q3:常聽說念建築與設計學群是條不歸路,熬夜是家常便飯,真的嗎?

A3:其實念設計「時間管理」很重要。但是設計這條路本來便是永無止境,既要發想、繪圖,還要製作成品,把「概念」轉化成「實品」,這一連串的訓練,非常扎實,而設計者也常常到最後一刻又有新靈感,便要動手更改,才會落得常常的熬夜惡名。

以北科大為例,每週都要上兩個下午的「建築設計」課,等於學生一周就得依同學及師長建議,改兩次設計圖,之後,可能還有每幾週一次的「評圖」(Jury),以及期中、期末的正式「評圖」,都需要備有完整的平面、立面、剖面圖,加上立體模型,讓師長及同學賞析評論。

評圖過程中,除了必須完整說明設計概念,還需應變來自師長嚴格的評語,因此,學習過程的確相當辛苦,但經過紮實淬練,也養成難得的抗壓力。 只不過時間分配得宜,通常一週最多熬兩天絕對足夠,慣性「為熬夜而熬夜」則相當不健康。有的學生會選擇早點睡,清晨做事,如此更有效率。

學長姐領路

每週都要有新想法,大學四年經歷一場震撼教育!

許芳綺 北科大建築系畢,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

從高中時代就對建築非常著迷的許芳綺,推甄來到北科大建築系,她說,建築系同學共同特質,就是超級「完美主義者」。

許芳綺分析,一開始念建築,會非常不適應,因為幾乎每個禮拜都要有新想法、還有新作品,更要在眾人面前,闡述自己的設計概念及想法,「絕對是場腦力激盪的震撼教育!」

建築系上還有個有趣風氣,叫做「抓槍手」。這是因為在重要的「評圖」發表之前,通常一個人完成不了所有模型製作,必須找學弟妹幫忙趕工,完成後大家再回去補眠或吃飯,這樣的特殊型態,也讓各屆學生間有團隊合作的奮鬥情感。以下許芳綺分享,建築設計師必備三種能力:

無邊無際「想像力」

在建築系,保持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非常重要,否則難以應付繁重實做課程。因此,許芳綺會大量翻閱設計雜誌、多聽演講,隨時有想法就趕快記錄,或畫出草圖。她鼓勵學弟妹多看展覽,參加活動,與外界接觸,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及想像力。

良好情緒管理「抗壓力」

建築系學生,通常比一般大學生課業繁重許多。許芳綺回想,有的同學,因為壓力,加上師長要求,評圖發表時,被評到哭出來,所在多有。因此做建築設計師,情緒管理絕對是基本工。

許芳綺總結,建築系訓練是全面的,從訓練學生有想法、呈現概念、還要發表、實做,其實用四年的時間,學如此做事方法,對人生幫助大。她笑說:「大風大浪都見識過了,還有什麼不能handle,大家只要把身體顧好,未來的路無限寬廣!」

溝通技巧「整合力」

建築設計師還需要與其他領域專家合作,例如土木技師、結構技師、水電師傅等,更要整合結構、空調、水電、景觀、消防等領域,因此溝通極為重要,通常必須抱持「溫和語氣、堅定態度」,更要學會條理分明表達、說明設計理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