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四大關鍵時刻,華企應更加強策略聯盟

專題講座6〉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 劉憶如

洪綾襄
user

洪綾襄

2012-12-14

瀏覽數 10,050+

四大關鍵時刻,華企應更加強策略聯盟
 

本文出自2012峰會專刊

一個國家的政治風險,要全世界共同面對,在金融海嘯後已經成為各國政府與企業家一定要體認的處境。而現在,世界正面臨四個關鍵時刻。首先是「全球衰退的疑慮」。

我認為如果歐元解體,全球的確會走向衰退,但這個擔憂在今年歐洲央行發布直接貨幣交易的購債計畫OMT(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之後,至少現在不需擔心。

過去大家總認為國家不會倒、公債不會倒,國家沒錢頂多印鈔票。但這個神話,在歐債風暴發生後,極有可能破滅。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希臘、西班牙、義大利公債殖利率屢次突破7%,其實平常6%就已經是不得了的大事了。在歐元區裡有這麼多國家瀕臨警戒線,德國等國家就在考慮還要繼續維持經濟共同體嗎?因而有了解體的危機。

9月6日歐洲央行決定,未來歐元區任何一國有紓困需要,只要向歐洲央行申請並提出財政撙節計畫,歐洲央行就得用其國際地位擔保該國債券、購買該國公債、以維持市場上的流通性。

有了這個保證,市場安定下來了。全球衰退的恐慌因此而緩和,再加上美國經濟也在持續復甦,儘管腳步緩慢。

第二個關鍵時刻就是「全球氣候變遷」。這個已經講很多了,包括這次紐約、紐澤西的風災。從過去經驗可知,一但發生巨大天災,通常很難有人能倖免。

第三則是「人口結構的改變」。以聯合國定義,超過7%,就是老年化國家,以台灣來講,65歲以上人口已達11%,2050年會到38%,和日本並成世界第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齡化也不見得是壞事。老了,如果生病、寂寞、無聊,當然會是問題;但如果健康、快樂、有很多事做,可以到處旅遊,怎麼會有問題?

這背後其實有新商機。我們可以這樣想,是華人和日本人的養生有道,才讓這個社會老年人比例增加,因此未來40年的新商機,就是要創造出能滿足老齡族群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各種需求的產品。

話說回來,65歲以上的人比例愈高,當然也是小孩子生得少,拉低比重所致。少子化在華人區域特別明顯,各地有不同因素,像是中國大陸最近就開始有些檢討一胎化政策的聲音。

但不能否認的,人力就是國力。印度平均年齡目前只有26歲,未來還有強大的中產階級,看起來很快就要追上中國,因此少子化的問題不容小覷,更積極來看也帶來不少轉型商機。

最後一個關鍵時刻,則是「經濟結構的改變」。2008年的金融海嘯意義不只在於它是80年一遇的金融風暴。這後續帶來的是「全球經濟結構改變的五部曲」。

亞洲覺醒,重內需、基建 這五部曲,其實就是2008年後,亞洲人的覺醒。過去,這一代的亞洲人一輩子都在辛勤工作,製造產品。然後,就把產品賣到歐美,也就是亞洲對歐美出口。

再來,賣掉產品後,賺來的錢還捨不得花,都儲蓄起來,因此亞洲儲蓄率都很高。就算亞洲人要買,也對自己的東西沒有信心,因此買了很多歐美產品,不只皮件精品,還買很多歐美股票、公債、公司債。換句話說,亞洲人借錢給歐美人,讓他們有錢繼續買亞洲產品。

五部曲的終章,是雷曼倒了,而亞洲過去所有以美元、歐元形式所累積的外匯存底,也相對於亞洲的貨幣,一併貶值。因此2008年是個亞洲覺醒的時代。我們一直努力工作儲蓄、把錢給讓別人花,歐美人反而是負儲蓄,錢花得不夠,我們還借錢給他,最後還倒我們的帳。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這曾是亞洲的宿命與循環,但現在覺醒了。為什麼我們賺的錢不用在自己身上呢?因此不管是用在基礎建設、內需消費等哪一方面,亞洲人開始思考:為什麼不對自己好一點呢?

這是四年來亞洲最大的變化,現在每個國家都重視內需、加強社會政策與基礎建設。

養老創造了新的需求。過去華人的觀念是「養兒防老」。歐美的觀念則是「社會防老」,因此不管是在社會福利政策、退休制度、老年救護,歐美國家都做得很好,但現在的亞洲人剛好落在這兩個端點的中間,少子化使得老了也沒人養你,只能靠自己,靠儲蓄、存錢養老。

亞洲6億中產階級人口崛起 但我們知道,亞洲人的需求、喜好不會和歐美相同,畢竟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相信會因此創造出很多新的消費型態。

因此,我認為華人企業家應該有更多機會聚會、腦力激盪、交換意見,讓我們去尋找亞洲中產階級的喜好,這在未來50年將會是全世界的主流。亞洲的中產階級崛起是相當驚人的。現在亞洲的中產階級人口達到6億,也就是消費力道最強、最中流砥柱的一群。而在不到八年後,也就是2020年,6億會增加到17億人口。

人數暴增還不打緊,比重更可以顯出其影響性。目前亞太地區的中產階級占全世界比重為28%。在八年後,28%會增加到54%,幾乎倍增,這是多麼可怕的力量!

而誰在縮減?是歐洲和美國。在未來8年,北美的中產階級會從18%縮減到10%,歐洲中產階級會從36%降到22%。由此看來,未來消費誰是主軸?是亞洲人,是我們自己,這個改變非常大。

中華文化面臨韓流威脅 最後我想提一個讓我很有感觸的部分──「文化」。今天是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我們都是華人,我們共同有的是什麼?是中華文化。

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力量是多麼強大、是多麼廣博精深。但最近,我看南韓的改變,讓我起了很多感慨。

近年來,南韓文化一波波強勢地追上來。過去韓劇就已經掀起一股流行風潮,現在則是韓流歌舞,最近最流行的就是GANGNAM STYLE(騎馬舞)。

10月,南韓最大的經紀公司SM娛樂甚至包下美國紐約麥迪遜廣場,把旗下所有藝人舉辦家族演唱會,包括東方神起、寶兒、Super Junior、少女時代、SHINee等悉數出席。對於麥迪遜廣場來說,也創下了史上第一次、亞洲藝人演出場次門票被秒殺賣光的紀錄。

我們觀察到,南韓在經營影視流行音樂,幾乎就像是美國橄欖球等職業運動一樣,有相當大的周邊經濟規模。台灣雖然有周杰倫、蔡依林等天王、天后,但都是單打獨鬥,無法像南韓可動用集體力量,滲透到世界各地。

因此我希望華人力量在未來能更加整合,不管是中產階級、亞洲特有消費族群的需求去整合、去合作。

過去倡議的全球性結盟,如WTO,如今看來已經走不下去了,現在大家都在「搞小圈圈」、互簽FTA。這未必是好事,但卻是現實。當各種FTA這麼流行的時候,也提醒我們策略聯盟的重要性。

《遠見》舉辦華人領袖高峰會,就是希望華人企業家能多溝通、多來往,激盪出更多策略聯盟的可能,這些可能,都將對華人的後代子孫、甚至對未來的亞洲中產階級產生巨大助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