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多家大學,師長們給與學生的叮嚀都會提到「跨領域學習」的重要。台灣科技大學校長陳希舜講得直接,「生活裡哪一項東西不是跨領域的?」只求單一能力的精熟,在未來競爭市場上絕對行不通。
台北大學校長薛富井甚至不排除,未來三年除了跨域學習,還會出現雙碩士的現象,橫跨科際的同時,不只要廣度,更要深度。
企業界同樣支持校長們的觀點。最新的「2013企業最愛研究所評鑑」調查,關於企業建議大學生繼續升學要如何選擇科系時,發現八成(80.8%)的企業支持升研究所不要再選擇與大學同樣科系,「跨學科類別,才能適應多變的職場」,或是「可轉換同學科類、但不同系,讓所學更廣泛。」
只有約兩成的企業認為「同系升學才能愈專精」,鼓勵突破學科疆界的整合性專業,在業界廣為流行。
重視跨域 大學、企業有共識
當然,跨領域不是隨便亂「跨」就有用。淡江大學學術副校長虞國興比喻,就像修雙主修、輔系,要選擇能與主修相輔相成的才有最大功效。有時看起來「跨」得不多,其實也是不同專業的學習。銘傳大學副校長王金龍解釋,像是大學讀電機系,研究所朝向通訊、電子做延伸,「也是一種跨域整合」。此外,財金結合法律、資訊專攻設計,都是常見熱門跨域組合。
成大國際長黃正弘則建議,大學讀基礎理科的學生,研究所可選擇應用型的工程類所做加強;而本身已讀工程的人,不妨轉往管理學類所就讀,接受商管學問的刺激,啟發另一種邏輯思惟。
近幾年,美國蘋果公司、韓國三星、台灣的宏達電等科技業,彼此之間為了產品侵權的官司攻防不斷,「科技整合法律能力也是一條路,」義守大學校長蕭介夫說。不僅如此,他教過一名食品科技系學生,因為擁有機械背景、又具化學知識的跨域專長,畢業後在大陸專做輸送帶系統的知名公司做得有聲有色,表現備受主管肯定。
對學生來說,讀了四年的大學主科,要在研究所碩士班時,挑戰第二專長、跨領域就讀可不是這麼容易。但還是有49.1%的學生考慮轉換跑道。重視「跨域力」已成為大學、企業、學生三方的共通關鍵字。
企業跨域黃金組合解密
人人都說跨領域好,要怎麼跨才能最加分?今年《遠見》首度公布的創新榜單「企業推薦:跨領域黃金組合」,以工程、數學及電算機科學、商業及管理、語文及人文,四大領域出發,請企業針對不同學科,勾選出他認為繼續升學時最佳的選所建議,藉此找出企業心中最佳的黃金組合。
先看大學為工程學科類,碩士可以怎麼轉?企業偏好的第一名是「商業及管理學科」,其次為「工業技藝及機械學科」和「數學及電算機科學學科」。建築及都市規畫學科雖然沒有在前三名內,但僅略微落居第四位,亦可成為工程類學系大學生的升學選擇之一。而與工程較沾不上邊的教育學科,也榜上有名,對兩者都有興趣的人,不用再擔心要被逼著二選一了。
如果是讀數學及電算機科學類的大學生,前三名推薦搭配的黃金組合為「商業及管理學科」「工程學科」「工業技藝及機械學科」。教育學科取得第四,頗令人驚奇。
商業及管理學科的畢業生,可以走的路跟前兩者較不同。企業偏好的前兩名「經濟社會及心理學科」和「法律學科」票數差異不大,第三名是「語文及人文學科」。受到近期觀光業熱潮的影響,「觀光服務學科」也受到部分企業推薦。
最後,企業評選語文及人文學科類學生,第一名的跨域建議是「商業及管理學科」,第二名為「教育學科」,「經濟社會及心理學科」居第三。同樣,觀光業黃金十年的產業熱度,使得「觀光服務學科」成推薦度第四高組合,尤其從事服務業,外語能力相當受到重視,大學讀語文本科的人,碩士到觀光類所進修,配合將來就業頗具加分效果。
商管應用性高 跨域通吃王
綜合以上會發現,不論A學科跨B領域、還是B學科跨A領域,商業及管理學科的獲選率堪稱100%,除了本身之外,其餘三大黃金組合的第一名都是它,具備商管知能的人顯然破除產業差異,最受愛戴。
特別的是,教育學科受企業讚賞度也頗高,平均都在前五名之內,是相當有趣的發現,在少子化、正職教師一年聘的比一年少的危機之下,教育類所開始結合其他專業走出新的舞台。
而工程、工業技藝及機械、數學及電算機科學,三類學科則是一大家族,為彼此加值、補強優勢的趨勢明顯,加上這些學科有一定門檻,大學若非相關科系,很難等到研究所再跨入。
不過比較四大領域,還是有企業支持續讀本科系,以商管類所比例最高(32.5%),反之,如果大學讀語文及人文學科,支持碩士班續讀比例則最低(18.1%)。在一片講求「跨出去」的氛圍底下,看來依然是同中存異。如果能好好深耕本行,走精質路線也能有不落人後的表現,最忌諱一味的胡亂出走,導致迷失方向。
追求成為企業期望的黃金人才,也別忘了以自身的興趣和能力為尺度,找出能與企業所需契合的黃金交會點,適才適性才容易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