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持續貫徹差異化才能持續高成長

周行一教授導讀《哈佛商業評論》 政大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周行一
user

周行一

2011-10-31

瀏覽數 21,300+

持續貫徹差異化才能持續高成長
 

本文出自 2011 / 11月號雜誌 衣服是門好生意

中、小企業剛成立時,企業主一定有一個價值主張,能滿足某種社會需求,也許是可以提供新商品,或者是比別人的商品或服務更好,企業主必須能將價值主張轉換成差異化策略,付諸實現後公司才能生存。剛開始的時候,企業主即使沒有將如何把價值主張轉化成差異化策略付諸於文字,可是潛意識裡一定曾思考過,公司的目標客戶是誰、顧客的地理位置、公司的產品設計、接觸客戶的方式、生產及服務流程、供應商關係等等,而且對於在某段時間內要達到什麼目標,一定有所思考,譬如營業員額、獲利率、巿占率及開店數等等,企業主一定也曾想過要做什麼事才可以打敗競爭者。這些思考反映的不外乎是策略與商業模式,而企業之所以能生存下去,最重要的是要能執行及貫徹企業主的差異化策略。

當公司還小的時候,要執行及貫徹企業主的意志比較容易,隨著公司規模擴大,人員及組織複雜化之後,員工的想法會逐漸分歧,對於公司所代表的價值缺乏共識,就算企業主原來創業時的理念是社會所需,公司也會因不再能貫徹理念於營運中而無法成長。

有些企業主會誤以為原來的創業理念不再符合社會需要,或是商業模式要大幅改弦易轍,才能開創新局,但是問題可能並不在於公司策略的差異化不足,而在於創業理念無法繼續貫徹。

所以公司在改變策略或商業模式前,應先檢討員工是否不清楚公司的生存價值及策略,以及公司是否有能力在組織及人事複雜化之後學習調整,不打折的貫徹策略,例如先鋒(Vanguard)基金公司的一貫理念就是以指數型商品,幫助投資人分散風險,並降低投資成本,所以數十年來都是以這個理念為原則,設計及行銷商品,該公司能愈來愈成功,就是因為在成長時能持續貫徹原來的理念,因此企業如果碰到成長瓶頸,最先需要檢視,是否仍有貫徹經營理念的能力,而非馬上改變策略。

(以下,請見《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1月號的精彩文章摘錄)

不只差異化,更要永續性

讓最佳商業模式可長可久

克利斯.祖克 Chris Zook

詹姆斯.艾倫 James Allen

差異化是策略的精髓,也是競爭優勢的首要來源。能賺錢,不只是因為你完成了有價值的工作,也因為你所用的方式與競爭同業不同,能對核心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及獲得更高的利潤。

差異化愈明顯,你的優勢愈大。

我們研究了一些績效多年維持在高水準的公司,發現80%以上公司的核心策略,就是採用上述那種定義明確且簡單易懂的差異化做法。

大部分產業都能找到類似這樣表現出色的公司。熱絡的市場通常有個冷酷的事實:長期而言,一家公司績效的好壞,取決於策略差異化和策略執行的程度,遠高於經營的業務;我們的研究指出,前者重要性至少為後者四倍。每個產業都有領先公司和落後公司,領先的通常是差異化最高的公司。

但差異化通常會隨時間而減弱,原因不只在於競爭同業拚命破壞,或者努力效法,真正的問題經常源於內部:靠成功差異化推動成長的公司,會身陷複雜的運作中,而複雜的公司容易遺忘自己擅長的事。

於是產品激增,收購行動使它遠遠偏離核心業務,第一線員工離執行長辦公室愈來愈遠,不再知道公司的策略優先要務是什麼。由於缺乏一致性,因此不再有規模經濟,並阻礙公司的學習能力。難怪「再造」和「破壞」成了熱門口號。這些公司身陷複雜情況,於是差異化逐漸減弱,因此認為必須迅速和急劇翻新整個商業模式,否則會被新興公司以破壞性的創新擊垮。

但大部分的時候,改造是一條錯誤的路。我們研究高績效企業超過15年,從經驗中得到一個必然的結論,真正成功的公司,大部分不是透過定期性的「大立大破」(binge and purge)策略改造自我。

相反地,它們不斷創造重要的差異化,一再強化自己的強項。它們懂得將差異化帶到第一線,打造出隨時能發揮策略優勢的組織。它們學會不斷因應市場的變動,持續維持策略優勢。

而且,和其他專注度不夠的競爭同業比起來,它們更懂得抗拒反覆的想法。結果產生一套簡單、可重複實施的商業模式,能一再運用到新的產品和市場上,進而產生持續性的成長。因為簡單,所以公司每個人步調一致,而且沒人忘記成功的根源。

差異化來源

幾乎每個行業的差異化機會,都十分豐富且多樣。

一家公司最強大業務中的最強大差異化來源,有如皇冠上的珠寶。但我們的研究發現,大部分管理團隊很少討論或衡量,到底什麼是強大的差異化來源,因此也無法對此產生共識。這種不清楚自己差異化來源的情況,充斥於所有組織。公司必須瞭解差異化和就差異化取得共識、曉得可用在哪裡和必須如何演變,策略才有可能建功。

用系統化的方法,去了解你的差異化來源,是矯正這種情況的關鍵。這麼做,你才能切實地討論,是什麼因素讓公司有別於競爭同業,以及你能讓什麼發揚光大。

若要用資料來證明這個觀點,你可以評估公司最近二十筆成長性投資有多成功,並確定它們之間有什麼共同點。這是找出公司差異化的起點。但企業高階主管在討論自家業務和競爭對手真正出現差異的地方時,往往是根據過去的信念,而不是看當前的資料。在你考慮造成本身關鍵性差異化的因素時,可能會參考這些標準: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1)真的有獨特性嗎?(2)能與競爭對手相比來衡量嗎?(3)和你交給核心顧客的東西有關嗎?(4)能相互強化嗎?(5)公司所有層級的人都清楚嗎?雖然這五項標準的每一項,看起來好像都很明顯,但其實並不容易就公司的差異化取得共識,也很難用這些標準去檢視你的差異化來源。

然而,愈難證實,這個動作愈有價值。根據我們的經驗,許多公司無法通過這些檢視;但最成功的公司,每一次都能通過。

以差異化為基礎的成長

最佳的成長方式,通常是在新的商業環境中複製最強大的策略優勢。企業通常會往下面四個方向的一或多個擴張業務:研發或收購新產品與服務、開創或踏進新的顧客區隔、踏進新的地區、打進相關的業務項目。

可重複實施模式的威力,在於能將差異化來源,轉為組織中每個人都能瞭解和遵循的常規、行為與作業系統。如此一來,當公司選擇走某條成長之路時,會知道如何維持曾帶來當初成功的差異化。

支持你的差異化

雖然差異化是可重複實施商業模式最重要的部分,卻需要極為專注、但保持彈性的組織提供支持。

我們的研究顯示,當公司以簡單不變的原則,將差異化運用到第一線,並建立穩健的學習系統,以便持續調整以因應改變,有力的差異化才能產生最持久的獲利。以下,我們來逐一探討這些因素。

因素1:明確不變的原則

要讓商業模式能夠重複運作,一定要有明確不變的原則,這也是讓每個人同心協力的方式。

明確不變的原則,可把支持公司差異化的最重要信念和假設,化為一些指示性的聲明,所有員工都能理解、曉得那些差異化與自己息息相關,並根據它們來做出取捨與決策。其實,它們就相當於公司策略使用者手冊的標題。

從企業創立的那一刻開始,管理階層就日益遠離顧客和第一線。組織中資訊的上傳和下達愈來愈緩慢,而且日益扭曲;這等於將我們常玩的「口耳相傳」遊戲,直接搬到企業世界。口耳相傳遊戲中,一群人圍桌而坐,逐一輕聲傳遞某個訊息,傳到最後,意思往往走樣。

當公司將一組原則內化,訊息便不致遭到斷章取義。共同觀點、核心信念、共用語彙,能改善每個人的溝通能力,並促使組織自我形成,可減少組織層級、降低交接次數,以及縮短溝通距離。所有這些都會增進企業的經營速度,而這表示你能搶在競爭同業之前,掌握更多的成長機會,並在相同的單位時間內,取得更多成就。

因素2:穩健的學習系統

公司有不變的原則來支持明確的差異化,雖能帶來競爭優勢,但只限於一段期間之內。隨著市場的轉變,成功的組織也必須能迅速學習和順應新環境。

從我們的研究和最近的商業史可看出,迅速學習和順應環境,對於維持差異化是很重要的。

擁有可重複實施出色模式的公司,最常見的學習方法,來自顧客直接且立即的回饋。

在較複雜的環境中,公司若擁有直銷人員,往往也能有其他有趣的機會,創造強大的顧客回饋環路。

在速度愈來愈快和複雜性愈來愈高的世界中,即時反應是日益重要的一種競爭武器。行動最快的公司,往往能在競爭同業的決策週期結束前就採取行動,因此競爭同業總是只能被動因應,無法主動開戰。

少了明確不變的原則和穩健的學習系統,以及缺乏強大的管理階層來出面捍衛和保護,可重複的差異化策略便會窒礙難行,甚至崩垮。

擺脫怠惰與複雜

尋求獲利性成長愈來愈難。目前,還不到10%的公司,有能力在十年內獲利成長水準高於溫和水準,而且成功的機率愈來愈低。我們訪問許多執行長談到工作上的挑戰,發現原來有兩個理由造成這種情況。

其一是企業被迫以更快的速度順應環境。另一個理由,也是排名第一的理由,是需要控制愈來愈高的複雜性。懶散怠惰、太過複雜的組織,是企業成長和獲利的沉默殺手。

以最明顯的差異化為基礎而制定的最簡單策略,不只面對顧客時擁有隱藏性優勢,對企業內部也暗藏好處;因為第一線員工必須動員得比競爭同業更快,順應得更好。當組織中的人員深切了解差異化來源,就會迅速和有效地往相同的方向邁進,而且一路學習和改善商業模式。它們此後每年都會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羅耀宗譯,摘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1月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