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2011年初才完工啟用的綠色魔法學校,還沒正式對外開放,就已經獲獎連連名聞全球。
動工前節能40%、節水50%、CO2減量40%的承諾,讓綠色魔法學校尚未完工就拿到國內現有最高鑽石等級的綠建築標章。
而超出美國冷凍空調協會節能標準46%的水準,更讓綠色魔法學校成為台灣第一座取得美國白金級證書的綠建築。
3月,綠色魔法學校在大陸海口市舉辦「世界屋頂綠化大會」,拿下最高榮譽「世界立體綠化零碳建築傑出設計獎」;還被編入2012年將出版的《世界最綠的建築》(The World''''''''s Greenest Buildings),成為亞洲20個案例之一。
2009年,Discovery頻道挑中綠色魔法學校做為台灣綠建築發展的代表,2010年3月首播後,引起國際關注,以致於去年綠色魔法學校接近完工之際,海內外要求參觀的電話,讓成大接到手軟。
直到現在,每星期平均三天會有五隊國內團體來訪,少有十來人,多則一次三部遊覽車。國際訪客每月平均也有三到四次,人數從二到數十人不等,讓一手催生綠色魔法學校,也是國內綠建築大師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研究室的十幾位學生應接不暇。
「我研究室的牆上已經貼了一張『受難輪值表』,」林憲德開玩笑說。接受《遠見》採訪前一天,他才接待三團訪客,當天又得親自為國內50位建築師和設計師導覽。
但綠色魔法學校的「始作俑者」並不是林憲德,而是一向以地球環保為己任的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
林憲德2003年一場30分鐘的演講,打動了鄭崇華,讓他甘心掏出3億5000萬,請林憲德把預計興建的台達電南科廠,變成節能40%的鑽石級綠建築。
2007年,鄭崇華又以私人名義捐贈1億元給母校成功大學,拜託林憲德再設計一座「綠建築研究大樓」,用來推廣綠建築教育。捐贈記者會上,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也提撥6000萬,一起成就這棟台灣最綠的建築。
綠色魔法學校裡的每塊磚瓦、每款設計,都在當場驗證,希望發揮教育功能。至於外觀,則取「諾亞方舟」的概念,把船舵、桅桿及輪盤等「船」的概念貫穿其中,呼應《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作者佛里曼所說,「我們需要100萬個諾亞,100萬艘方舟,才能拯救全部物種。」
不只如此,還借用暢銷小說《哈利波特》之名,為這棟建築,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綠色魔法學校」,讓孩子們光聽就想進來。
一位日本綠建築教授參訪後,感觸很深地說,過去他到世界各地看過很多綠建築,絕大多數都是說說罷了,但綠色魔法學校「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什麼是綠建築,這是一棟很『直觀』的綠建築。」
設計因地制宜 省電更省錢
這棟建築也是全球第一座針對亞熱帶氣候設計的綠建築,從一樓「亞熱帶綠建築博物館」所展示的「熱濕氣候的挑戰」「颱風與通風的挑戰」等主題,就可窺見一二。
林憲德表示,國內現有的綠建築,多採用歐美設計,但亞熱帶天氣炎熱、多雨、颱風,必須要有不同設計。例如應強調自然對流的除溼、可遮雨和遮日的外遮陽,以及多孔隙建材的調濕。
因此,綠色魔法學校所有辦公室的門窗,都是冬天可關、夏天可開的百葉通風門,窗框設有換氣柵門,使用者既可不受窺視,又可保有最大的通風換氣。
令人驕傲的是,從實際電費證明,綠色魔法學校的耗電量堪稱是全世界最低。每一平方公尺每年使用43度,大約和住家相同,如果和辦公大樓的125度相比,省電65%,減少碳足跡51.7%,同時省水30%,二氧化碳減量也達到30%,幾乎是世界第一。
再加上成大支持,撥出旁邊0.7公頃的空地,以及安南校區4公頃的荒地造林,以碳中和的概念,把建築產生的71.3公噸碳排放量與4.7公頃綠地植被所吸收的碳中和掉,成為名副其實的零碳建築。
最重要的是,這座擁有內政部鑽石級,以及美國白金級綠色建築標章「雙金」加持的建築,一坪造價不到9萬元,與一般建築差不多,打破綠建築造價昂貴的刻板印象。
平價綠建築給了林憲德兩個啟示,一個是愈自然的技術,效益愈好,另一個則是源頭減量勝於末端控制。
因此這棟建築首重自然通風,一樓博物館、二樓國際會議廳有三個大煙囪,引導自然通風,夏季就算不開冷氣,也能保持涼爽。並在天花板裝上吊扇,設定室溫31度以下開不了空調,就可讓全年空調時間減少九成以上。
號稱全台第一個會呼吸的國際會議廳也是一絕。容納300位觀眾的演講廳,通常是大學裡最耗能的空間,但這裡透過兩組對流風口,讓演講廳一年裡至少有四個月不用空調就能保持通風。
西面的屋簷為了不影響旁邊百年金龜樹的生長空間,特意切一個弧線,形成一片狀似「拿破崙軍帽」的屋面,構成深邃的遮陽板,可擋住大部分日射。
至於拿破崙軍帽屋頂,則成為階梯式花園,種滿節水、低維護、不施肥、無農藥的耐旱植物,用來隔絕熱氣,讓下層室內溫度可以降低五到六度。
「這些都是動動腦筋、畫畫圖、買些吊扇,但節能效益卻很高,」林憲德說。
又如很多專家建議綠色魔法學校採用歐美最流行的雙層幃幕窗,但林憲德卻只用最本土、最普通、最無汙染的膠合清玻璃,價格只有前者的1∕10。
台灣綠建築密度 全球最高
3月中旬,林憲德在大陸海南島海口市以綠色魔法學校為題的演講結束後,新加坡的官員和學者趨前跟他說,「坦白說,台灣平價綠建築的觀念才對,不久前,新加坡政府也蓋了一座零碳建築,卻花了不少錢。」
「綠建築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要讓人家太麻煩,」林憲德笑著說。 為了讓使用便宜、自然、本土技術和材料的綠色魔法學校,能夠締造全球最高的節能水準,得克服了重重的困難。
首先,興建過程延攬了四位在建築「光、熱、風」領域稱霸的教授,帶領12位博碩士生,在三年間分頭進行了十多項頂尖的實驗,像是流體動力學、音響效果、能源解析等,把所有的結果,都在電腦上模擬過。
林憲德笑稱,「設計動用到的研究,已經可讓好幾位博士畢業了。」 不過,讓林憲德最頭痛的莫過於公家機關的行政程序。
因為一旦捐款給學校,就變成國庫的錢,所有的設計、施工、監造都必須依據採購法,用最低標,就算再優良的節能設備,都可能因此泡湯。後來他靈機一動,對外徵求綠色企業伙伴認捐,才沒有讓憾事發生。
綠色魔法學校的誕生,代表台灣在世界綠建築界的領先地位,已經從理論,進步到實際案例的展現。
內政部次長曾中明表示,目前全台灣有2818棟綠建築,可算是全世界綠建築密度最高的國家,一共節電8.9億電度、節水36963萬噸、回收5.99億噸的二氧化碳、節省了25億成本。
「台灣是世界綠建築政策的黑馬,」林憲德補充,台灣是全世界第四個執行綠建築認證的國家,合格認證的綠建築數量,僅次於在30多國有一萬多件的美國。
只不過,綠建築的數量與成就是一回事,民眾對環保的認知,又是另外一回事。
「綠色魔法學校只是媒介,我們必須在每個人的心中打造一艘不沉的諾亞方舟才行,」林憲德在《綠色魔法學校——傻瓜兵團打造零碳綠建築》一書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