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面上漸漸盛行著各式各樣的速成教育的出版品,「如何成功」、「如何投資逃稅」、「如何打發無聊或利用時間」、「如何愛又如何忘掉傷害」……等等名堂,幾乎我們的食衣住行育樂、七情六慾,甚至連信仰、倫理、道德都有人在替我們設計解決的方案,而苦心婆口(或者說是甜言蜜語)的在指導著我們。
不確定的年代開始了
這是怎麼回事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一切的知識、技能、品格的養成訓練,難道都還不能使一個人在現代社會中,有著起碼的信心與能耐,安安穩穩的活下去嗎?是的,這些打著「know how」指南、「memo學」的冊子,會如此風行,就是一個否定的答案;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為什麼在這個年頭,人會變得如此沒有信心,任何事都需要指點,「不確定的年代」一書的作者John K. Galbraith說得極好:
「不確定的年代開始了,基本上而言,現代人的種種疑惑和不肯定,肇端於新的社會合作組織,也就是新的聯合統治體系,如果我們把範圍再縮小到經濟問題上,就可以發現:在人們不敢肯定的多樣事物中,金錢是最明顯的一項。」
陷入不安的漩渦
但是,我們來看看現在的社會,瞧瞧我們的經濟體制、市場運作吧!股票的狂飆暴跌、物價只上不下、銀行利率起起落落……這一切變數,都把生產和所得的等號刷掉了;把工作和生活保障的同義關係徹底瓦解。
很多人可以不靠生產,只憑轉手之間的交易致富,而更多的人卻是不管再怎麼努力的生產,卻越來越付不起房租了。於是人們開始懷疑原先十分肯定的一些事物,並且開始不熱衷於生產的崗位,而選擇了賭博性的各種交易,或者是以賭博性的方式去選擇他的工作,於是整個社會就這樣陷入了不安的漩渦裡。
漸漸的,人的懷疑性越來越高,所懷疑的範圍也越來越大。直至最後,「事實」變成很難被認清與信任。這時候,各種「神話」就會出現,「政治神話」、「經濟神話」、「文化神話」、「道德神話」……就變成現代人空虛心靈的一帖麻醉劑,讓我們暫時忘掉不安、猜疑的莫大恐懼。
神話麻醉
當然,那些生活指南、心理建設、致富指南,不乏可供參考借鏡之處,但是當這類書籍會盛行到如此地步時,就是一個相當病態的社會現象了。
那些指南中的警句式的文詞,已經變成各種神話,被社會大眾視為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咒語,我們越來越依靠它來找尋人生的方向,就如同想發財想瘋的人,會到處求取明牌號碼一般。
怎麼辦?如何脫離這個噩夢?也許有人正在寫著指南,很快的就會教我們如何如何的,安安心心活下去了。
(阮義忠為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