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戲稱為「黨外沙漠」的台北縣,政治氣氛一向單純、寧謐,是國民黨心目中的「安全地帶」。然而,四年前的縣長選舉政變了這一切。
那一年,黨外監委尤清「單槍匹馬」來到台北縣,只花半年經營,就捲走了將近三十萬選票;人們稱之為「尤清旋風」。國民黨後來雖以二十六萬多票的差距保住了縣長寶座,但台北縣再也不是原來國民黨心目中平靜的台北縣了。
第二年,尤清又以第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比第二高票的國民黨候選人整整高出五萬票。
不久,民進黨成立了第一個地方黨部 台北縣黨部,決定努力經營這塊曾經被稱為「沙漠」的地方。現在,它已經是民進黨員人數最多的黨部,也是動員力量最大的地方。對於這樣的成績,新潮流雜誌社社長李逸洋認為「尤清功不可沒」。
努力經營「沙漠」
今年,尤清自信滿滿地捲土重來,誓言一定要「光復台北縣」。國民黨則「以失敗者的心情」記取上次教訓,力保疆土。
回想四年前的選舉,國民黨贏得並不順意。「情勢不佳」和「久訓不戰」被認為是最重要原因。
久訓不戰
「大勢對我們很不利,」現任初選候選人李錫錕回憶,當年江南案、十信風暴使國民黨千瘡百孔;煤礦災變頻傳,加上餿水油事件,更使得競選連任的林豐正飽受攻擊。文宣彈亂飛,對手甚至指林豐正侵占了五千萬的礦災捐款,逼得一位助選員要約尤清到媽祖廟「賭腦袋」。「我們太沈不住氣了,」年輕的文宣黨工笑笑說:「對手存心打爛仗,結果我們也跟著亂。」 「心理建設不足也值得反省。」區黨部小組長指出。長久執政的結果,心態安逸,就像「久訓不戰的軍隊一樣,一聽到砲擊,就行伍大亂」,動員、文宣都不能配合。「政見會冷冷清清,怎麼看也看不出個泱泱大黨的架勢,」國民黨籍縣議員又氣又好笑地說:「勝利只是形式上的。」
這一次,國民黨決心要打一場漂亮的勝仗。
「一切先從地方建設做起。」縣黨部書記吳壽欽說。解決小學二部制教學;興建四座垃圾焚化爐、四座掩埋場;開闢「特一號」道路使六個縣轄市連成一體;「只要是對手可能攻擊的,我們都主動先做了。」縣政府已經決定投入一千二百億一次完成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徵收。「到時候,台北縣會有更多的學校、公園和停車場。」吳壽欽細心描述了台北縣美好的遠景。
寧可一家哭
為了「特一號」道路民地徵收,縣政府遭到不少指責。林豐正帶頭先拆掉親叔叔的房子,才使工程順利進行,也贏得民眾一致的掌聲。「寧可一家哭,不願一路哭」,縣政府主任秘書陳延崑說:「執政需要魄力,只要對多數人有利,該做就做。」林豐正的表現使國民黨輕鬆了些。
加強組織動員能力是第二步工作。縣黨部有直屬黨員十三萬人,各特種黨部還有五萬人。長久的地方經營,國民黨人脈、經脈都通;婦女會、後備軍人聯誼會等相關組織的深人,使縣民對國民黨產生深厚情感。一位本省籍的老縣民開玩笑地說:「連電線桿都支持國民黨。」
批評容易,撼動難
除此之外,近百個點狀分布的眷村和人數不少的地方派系,更是令人無法忽視的「鐵票」。然而,縣黨部主委朱甌仍不敢掉以輕心。
針對台北縣的人口特性,國民黨正加強對勞工、婦女以及青年學子的服務。新成立的勞工區黨部,幹部均自行參選、投票,活躍且具有向心力。
一位無黨無派的工會幹部承認,國民黨很有一套,批評它很容易,要撼動它卻很難。「大家一罵,它就改,結果票還是投給它。」務實的組織、「愈來愈民主」的形象,國民黨似乎找對了百姓胃口。
最近,縣農會、漁會、總工會陸續改選,這幾項選舉被視為年底大選的風向雞,兩黨均積極投入。結果,「民進黨連一席理、監事都沒摸到。」國民黨縣黨部三組組長孫牧洲得意地說:「一切辛苦總算有了代價。」
但是,國民黨仍然無法高枕無憂。「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尤清」選情分析家毫不猶豫地說出。
「博士學歷、草根性強、行政經驗豐富、具領袖氣質」是尤清給人的招牌印象。為了推出一個可以和他相頡抗的候選人,國民黨傷透腦筋。先是打出資歷完整的「陳金讓牌」,後來又傳說聲望頗佳的孫勝治將出馬,最後則有「規畫人選」台大教授李錫錕「曝光事件」。李錫錕雖然博士出身,形象清新,但行政經歷空白。地方派系紛紛反彈,「又不是博士就可以當縣長!」一位地方人士揶揄地說。最後,黨部決定以初選結果為依歸。
縣黨部表明了絕對中立的立場,要以「三公」來辦好選舉。目前參選的六人實力相當,究竟誰最被看好呢?縣黨部的人說:「看好國民黨就對了!」
民進黨無視於國民黨堅固的防線,一定要攻破它。
尤清行情不斷看漲
檢討上次選舉的經過,「不團結」被公認為是當時失敗的主要原因。不滿尤清「空降部隊」的身分,新莊「聯合派」的鄭余鎮賭氣出馬,抵消了一部分黨外的力量;台北縣出身的黨外黨工甚至用黑函攻擊尤清,「尤清想當總統」、「選舉還賺錢」。尤清兩線作戰的結果,使國民黨喘了口氣。
但這些似乎都已過去。今年,尤清得到所有派系的一致支持。泛美麗島系、新潮流系都聲稱尤清是「最佳人選」。民進黨縣黨部主委高烶區也承認:「他的確是眾望所歸。」全國性的知名度,良好的地方聲望,尤清的縣長行情不斷看漲。
然而,組織散漫,山頭林立仍將是民進黨的弱點。縣黨部雖號稱全省最大,也不過一千八百名黨員;動員力量有限,地位就得不到重視。瞭解民進黨的人都相信,尤清自己的人馬要比整個縣黨部還多。一名尤清的支持者說:「今年的選舉將是國民黨對尤清的選舉。」
身為「戰區指揮官」的高烶區坦白承認:「黨員多半入黨卻不參與黨。」當尤清四處拜會、演講、和中小企業面對面座談的時候,民進黨縣黨部在過去兩年多卻少有聯誼活動。整個黨部像是一盤散沙,「不知道黨員在那裡」。
「幾個山大王,一群紅衛兵,這就是所謂的民進黨。」一位研究國內政治的學者毫不客氣地批評它:「民進黨的弱點也就是尤清的弱點。」
彩虹戰士第二集
組織不如人,政治明星加上宣傳戰就成為民進黨贏的策略。
文宣一直是它最拿手的攻擊武器,只要充分發揮,情勢仍大有可為。尤清上次參選時的文宣--彩虹戰士系列--結合了鄉土情感、環保觀念與政治批判,被公認是歷來選戰文宣中的經典之作,至今仍膾炙人口。
這次,黨中央舉辦「第一屆選務研習營」,計畫訓練五百名專業文宣人員;新潮流系也在各地舉辦「民主實踐班」和「幹訓營」,培養自已的專用人手。秘書長張俊宏的「台灣政經研究室」則宣稱收集了國民黨四十年來的各項違失資料,準備在年底「好好發揮一下」。
國民黨上次在文宣上吃了大虧,這次有備而來。省黨部的「尖兵營」培訓了不少高學歷的文宣黨工,即將下來支援各「超級戰區」作業;縣黨部則在縣內再徵調「知青黨部」以及剛自軍中退伍的黨員投入文宣行列,配合「尖兵營」一起作戰。
選舉還有五個月,雙方卻發動了好幾波的攻勢。民進黨攻擊國民黨利用幽靈人口做弊,要求警戶單位公佈六月二日前各縣市的公民數,以昭公信;接著尤清又宣稱將組織一個三千人的團體,訓練武技,目的是為了防止國民黨買票、做票。
尤清很堅定地說:「只要國民黨不買票、不做票,我一定會當選。」
國民黨也不甘示弱。不久前,「愛到最高點」的國旗廣告得到很熱烈的迴響。年初舉辦的「名嘴下鄉」正進行第二、三波的準備。黨主席李登輝也公開鼓勵黨員要成為黨的「推銷員」。
國民黨要「升空」--
這一波的文宣活動預計在初選前一週達到高潮。省黨部計畫在七月十六日上午「七點二十三分」,在全省各地同時定點升起熱氣球,為「七月二十三日」的黨內初選造勢。
文宣是勢、組織是力。宣傳戰、組織戰,招式雖不同路數,目標卻都是為了選舉。在這個號稱「第一大縣」的縣長選舉,究竟誰會贏得勝利呢?
到目前看來,民進黨在候選人上占優勢,國民黨則在組織上居上風;文宣方面,雙方難分軒輊。 台北縣已經瀰漫著「山雨欲來」的氣氛,「看來年底的選戰一定會很激烈。」一位國中生都這麼說。
請中央自制讓地方自治
對於大多數台北縣民來說,「縣長是否換人」還不如「台北縣的問題是否依然如故」,更讓人關切。
都市化後遺症
與台北市為鄰,人多事繁,這個「台灣第一大縣」的確比別的縣有更多快速都市化的後遺症:公共設施不足,環保、交通、治安問題日趨嚴重。不少縣民憤怒地說:「簡直不是人住的地方!」
台北縣的問題一定也會變成台北市的問題。
最近,環保署公布「擴大列管、督導改善」的一萬兩千家工數中,台北縣就占了兩千三百家,名列前茅。最令縣民不服的是,許多廠家,工廠設在台北縣,總公司卻設在台北市。因此,得到了稅捐的是台北市,「我們只得到污染、髒亂」,地方父老群情激憤。
八年前、林豐正喊出「一等縣民一等生活」而高票當選:如今台北縣民卻普通有「二等國民」的委屈感。每天至少有二百萬人次往返於台北縣、台北市之間,民意調查基金會董事長丁庭宇強調,「很少有縣民認同自己是台灣省省民,」對縣政發展的要求,縣民完全是以台北市為參考標準。但是,以縣的編制和預算,實在力有未逮。
熟悉縣況,曾當選兩屆縣長的蘇清波一針見血地說:「如果地方自治不落實,如果財政收支畫分辦法不修正,誰當縣長都無法解決問題。」中央和省的干涉實在太多。
人心普遍思變
另一方面,其他幾位非國民黨籍縣市長的傑出表現,也給了不少台北縣民重新思考的剌激。一位曾經投票投給國民黨的年輕人不諱言:「人心思變似乎是普遍的心態。」高烶區認為:「這正是咱民進黨翻身的時候!一國民黨的朱顯則篤定地說:「我還沒找到失敗的理由!」
年底的選舉,三項公職人員同時舉行,任何人落選,三年內幾乎沒有其他選擇。尤清敢於孤注一擲,必然是有備而來。如果尤清當選,不僅執政黨黨主席的家鄉將淪落為「淪陷區」,未來台北縣、市間的關係也將起微妙的變化。這些後困都令國民黨不敢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