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江陳會,將兩岸交流帶上高峰。第三次江陳會在4月26日登場,談判議題涵蓋四大面向:兩岸定期航班、兩岸金融合作、陸資來台投資、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所觸及的內容更加深入、更核心。
兩岸交流愈走愈廣,愈走愈快,三次江陳會後,大陸人員、資金來台的「未來式」會是如何,也將深切地影響台灣人的生活與未來。
《遠見》雜誌特別專訪到位居兩岸事務第一線的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高孔廉,暢談兩岸交流的現在與未來。
台灣涉及大陸事務的要員發言一向保守、謹慎,但高孔廉卻直言、敢言,還曾針對ECFA議題和在野黨領袖有多次激烈言詞交鋒。
這樣的個性,在他接受《遠見》也表露無遺,不只對陸客、陸生在台議題的細節侃侃而談,且在面對挑戰性提問時,他也毫無忌諱;他也常在記者問題還未講完前,就搶先回答,直率個性可見一般。以下為《遠見》專訪內容:
陸客來台〉未來人數至少還要增加一倍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根據移民署統計,今年1月起,大陸觀光客、來台經濟與文化交流專業團,都突然顯著增加,原因是什麼?
高孔廉答(以下簡稱答):那是一定的。但我認為,以目前大陸來台的人數還是不夠,未來應該會再增加。
目前兩岸間還是存在一些人為障礙,比如大陸內部規定的組團旅行社仍然有限、非戶籍所在者無法申請來台觀光、團體旅遊申請手續也是很麻煩。另外,兩岸通航的班次不夠,也是問題。這些都要克服,以後來台人數至少還要加一倍。
至於來台文化經濟參訪團也增加,那是一定的嘛!他們只要一來,就一定要到海基會拜會,我們這裡已經變成接客中心了(笑),每個禮拜起碼有四、五團來拜訪。
問:你怎麼看這個現象?
答:原因很多,首先,參訪者自己想要過來;其次,我猜想大陸官方一定也有鼓勵,要求他們多到台灣多參訪、瞭解。
現在陸客來台這麼熱絡,絕對與去年12月兩岸開放三通有關。沒有大三通的話,旅行兩岸來回就要去掉大半天,三通直航後,到台灣只要一個半小時。但是,班次不多,票價就無法下降,雖然我們提過很多次,但是他們(大陸)好像沒有意思要增加班次。第三次江陳會提到增加兩岸直航航班的議題,但是否會達到民航業者所希望達到的數量,恐怕不是那麼容易。未來航班會增加,但距離大家期待的數量,恐怕還要一段時間。
多省推萬人遊台,未來放寬單日3000人
問:大陸現在有許多省份由官方推「萬人遊台灣」的活動,大陸省級政府似乎很積極?
答:有、有、有,很多省份在推。省級政府本身很想推,但我相信(大陸)中央一定也要求地方要做。據我瞭解,現在大陸開放了21個直航航點,但台灣的飛機都是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熱門航點,其他航點飛航的班次就少很多。大陸內陸城市的政府,甚至願意拿錢出來補貼航空公司飛冷門航線。飛航在台灣是純商業的行為,但在大陸,若是政府要推的政策,他們寧可花經費補貼。
問:未來是否會放寬陸客來台單日3000人的限制?
答:每天3000人來台旅遊的規定,只是一個平均數目的規定,不是一定要每天正好是3000人。如果達到每日3000人的平均數字,我們也會來修改這個數字。而且,這不需要海基會和海協會協商,台旅會和海旅會就可以直接進行。
問:依你看,陸客來台的狀況已達到預計的效果了嗎?很多人認為大陸人來台人數還不夠多,你怎麼看?
答:其實我們開放沒有所謂的要達到什麼「預計」的效果,當時是覺得單日1000人的數目太少了,以大陸每年出國觀光人次推估,才訂了1天3000人次的數目。
這種事是要慢慢、慢慢的(強調)。自從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我們希望推動的,就是要從鎖國走向開放,然後接軌;兩岸的交流也是要從單向走向雙向。例如以前台商去大陸投資是單向的,未來開放大陸來台投資就變成雙向了。
以前兩岸觀光客是台灣去的多,一年460幾萬人次,大陸來的很少,我們希望能夠增加。學生也一樣,我們去大陸遠比大陸來得多。
我們等於是錯失了關鍵的十年(1998年到2008年)。不要忘掉,過去十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十年,其他國家都搭上這快速十年的便車,結果我們住在相隔只有100多公里外的台灣,卻錯失了這樣的便車。
ECFA〉讓台灣從邊緣化走向國際化
所謂的ECFA,所謂的經濟合作協定,很重要的意義就是要兩岸關係的正常化,避免台灣被邊緣化,並且走向國際化。也因為兩岸間過去累積了很多困難,所以我們會說,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只要經濟的議題,對雙方都有利的,就現在做。非經濟的、政治的議題,就需要一點時間雙方溝通。
目前台灣要加強的地方是在國內朝野的溝通。現在如ECFA所講的農產品、勞工問題,根本不會有問題嘛,我們根本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怎麼會有勞工問題?我們也不會繼續擴大開放農產品的進口,不會啊!其實如果要講農產品的進口,國民黨執政時期一共只開放479項,民進黨執政八年卻開放了937項,幾乎是兩倍。國民黨去年執政後,沒開放任何一項。這些民進黨不是不懂,他們就是為了政治利益。
陸生來台〉刺激台灣提升大學競爭力
問:最近立法院討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時,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大陸配偶等議題都遭到在野黨「覆議」處理,條文通過時間也勢必要延緩,你怎麼看?
答:我們歡迎陸生來,自己也有好處。首先,現在很多大專院校都是over supply(供給過度);再者,大陸學生用功的程度往往超過台灣學生,他們來了,可以刺激台灣學生用功;第三,反對的人也很奇怪,以前擔心台灣學生去大陸就學會被洗腦,這種邏輯很奇怪,但是如果依照這種邏輯,為什麼我們不要陸生來台灣被我們洗腦?
針對陸生的問題,教育部也很為難。之前他們訂出了好幾個「不」,不提供獎學金、不准校外打工、不准占用國立學校原有招生名額,有一堆的限制。在這種情形下,國立學校可以招收的學生名額也很有限。這幾個「不」完全是顧慮在野黨才定出來的。
但是我們應該給學校更多的自由。未來私立學校的操作空間一定是比較大的。我們的私立學校也很不錯,且比較不受限制,很多學校都有交換學生的計畫。像美國就提供獎學金,美國的經濟發展很大部分就是依靠這些外來的高級技術人才。我們自己把這個機會排除掉,其實是很不智的。
兩岸交流〉四大領域短期明顯熱絡
問:你看好哪些領域的交流在短期內會顯著增多?
答:首先,交流障礙少的領域我比較看好,例如教育、觀光。第二,有利可圖的領域交流也會增加,因為這不必政府推,自己就會動。例如廣告、陸資來台等商貿行為,將來都會是自發性地有進展。
第三,城市對城市的交流我也很看好。例如台中市對口廈門、台南市對口深圳等,這些城市建立交流互訪的機制,國民黨在野時代早就在動。
第四,未來我希望交流是能落實到基層民眾的互訪,觀光旅遊就屬於這一類。
陸資來台〉朝四個大方向開放
問:依你觀察,未來大陸來台投資會呈現什麼樣的趨勢呢?
答:首先,我們歡迎「新創」的投資,這包含製造業、服務業。但是陸資來台要新創一個製造業將很難找到新利基,因為傳統產業、勞力密集產業都在大陸了,不可能來台灣;至於高科技產業,台灣已經很進步了,他們不可能來競爭。所以,我不認為製造業的新創產業對大陸資金來說會有多大的利機。反而是在服務業方面,例如銀行的經營,機會還很多,大陸銀行業也已經表態有興趣來台,這我也是看好的。
第二,房地產業。如果單純就營建來看,我也不認為有利可圖,台灣就這麼小,土地這麼少,不像大陸一蓋就是幾百戶、幾千戶。倒是,他們可以經營商辦、廠辦等市場,這些房地產領域的商機還是存在的。不過,政府機關對房地產的開放必須訂立一些原則,例如商辦、廠辦及住宅持有的閉鎖期必須長一點,避免炒作:地點也要有限制,行政機關、軍事設施、港口、機場等地點附近都要限制。
第三,股市。我們現在已經有規劃QDII(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要開放,但是股市開放也是要有閉鎖期,例如買了股票後三個月或一年才能賣,避免炒作。如果今天買明天賣,會讓台灣股市波動太大。
第四,購併。大陸的製造業最有興趣的應該會是在於購併或入股,不過,台灣的大公司如奇美、友達等,他們當然是併不下,至於較小的公司,他們就可以先購併再掌控經營權。不過,我們也必須慎防經營權被掌握後,核心技術將會外流。所以就要規定單一公司持股比例、合計陸資持股的比例都要有相關規範。
未來陸資的開放會朝這幾個方向走,但是,我無法預估未來哪些領域會比較暢旺,因為這是商業行為。至於規範的部分,任何國家對外資都會有規範,重點是在規範之後仍能維持商業的活動。
陸資如果來的話當然會有很大的幫助,如資金的注入、房地產市場、創造就業機會。
不用講太多啦,現在大陸航空公司來台設立辦事處,也都是要雇用台灣人。
商業布局〉大陸泛政治化不夠開放
問:很多人會認為大陸的國有企業來台灣,是「插旗」的意味比較濃,你怎麼看?
答:我不知道你所謂的「插旗」是插國旗,還是商業布局上的「插旗」(大笑)。如果是插國旗,雙方一定要先有默契,一定是對等的。來這裡,當然不能在街上插五星旗,但是你如果要在辦公室裡頭插個五星旗,我們當然是沒有理由反對他。但是我們也相對要問,我們企業在大陸的辦公室也是要可以插國旗。
如果是商業布局上的插旗。即使是大陸國有企業,當然也是要通過我們的規範才行,例如資金多寡、怎麼用,我相信是有辦法規範的,有規範就沒問題了。
問:目前大陸航空公司駐台員工、來台交流陸生都反應他們在台生活有很多限制,未來是否會有更方便他們生活的做法?
答:經濟部正在做規劃,未來不只是規範陸資來台的問題,還包括人員的入出境、子女探親與教育、保險等問題。但是原則上還是要對等,如果不是我們的國民,當然是要參加商業保險,我們沒有義務來處理這樣的事情。台商台幹在大陸也是有繳稅啊,大陸有開放他們參加醫保嗎?沒有嘛!
未來,我們會讓他們在台灣銀行開戶、辦信用卡,只是現在配套還沒做好。不過我要提到一點,大陸方面也是很小器啊,到現在還沒開放銀聯卡在台灣使用。銀聯卡已經可以在很多國家使用,台灣卻不可以,這什麼道理,我也不懂。
銀聯卡現在是他們(大陸)不願意開放,真要開放,只要雙方授權就可以了,是他們把銀聯卡問題政治化了。銀聯卡可以在泰國領錢,為什麼不能在台灣領錢?大陸人在台灣生活不方便很多部分根本是大陸那邊自己的問題。
服務陸人〉台灣是包容社會,服務無落差
問:很多人對生活中開始出現大陸人感到不習慣,甚至服務業也有人不習慣「服務大陸人」,你怎麼看?
答:這個問題完全不存在!完全不存在!(笑)你一定要習慣。這是台灣人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大陸人來台灣也是旅遊,我們不能說美國人就服務,大陸人就不服務,這個心理是不健康的。你的工作如果是「服務」,就要敬業,沒有理由因為他是美國人、大陸人,態度就不一樣。
問:你看好大家會習慣嗎?
答:慢慢、慢慢就會習慣。這就好像兩岸協商,他們來台灣,在野黨就不習慣。人家是來跟你協商的,你幹麻用那種手段。我認為台灣本來就是包容的社會,怎麼會心胸狹窄到這種程度,他們也一樣去歐美觀光啊,人家就會習慣,我們為什麼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