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開啟了無限可能,卻也讓現代人陷入更深的焦慮與迷惘。當眾人還在尋找出路時,台灣囝仔——陳韋亘早已獨自啟程,憑一己之力在美國創立AI日記軟體「Life Note」(生活筆記)。不到一年便達成損益兩平,更收到一封來自荷蘭30多歲用戶的信:「你救了我一命。」就連美國知名諮商心理師也主動推薦客戶使用。他究竟做了什麼?
34歲的陳韋亘,頂著一頭標誌性的黑人辮子,待深聊過後,發現其外表與內在呈現劇烈反差,在陽光般的笑容下,藏著10年冥想打坐的功底,是一位身體力行的靈修人士。
沒想到,他從小卻因無法適應僵化的教育體制,成為長輩眼中的叛逆男孩。輔踏入國中校園就被退學,就這樣從台北一路轉學到桃園、台中的雙語學校,總共讀了四所學校。「我很喜歡發問,常有同學附和我,師長卻認為我破壞學習秩序,我覺得學習很無聊,就開始蹺課。」他回憶,在竹圍念國中時,第三天就跟主任吵架,掉頭搭車回家不讀了。
父母束手無策,在友人建議下,索性送他赴美求學,這一去就是15年,他在自由開放的美國校園,如海綿般吸收知識養分,最終取得柏克萊大學「資料科學」碩士學位。
大三那年,讀完賈伯斯自傳後,他竟感動落淚:「怎麼有人想做讓世界更好的產品,而勇於接受各種挑戰?後來我才知道,賈伯斯一開始只是想做自己跟朋友好用的東西,初發心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對世界有所貢獻……,他啟發了我。」陳韋亘說,賈伯斯的觀念就此深植於心中。
陳韋亘深信不疑:每個人都有被召喚的使命!
他開始追隨賈伯斯的腳步,接觸禪修,將禪宗六祖惠能的《菩提偈》:「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貼在房間牆壁;更租了吉普車,開往賈伯斯曾禪修的日本寺廟,與一群美國人打坐誦經,甚至讀完賈伯斯看過的所有書籍。
就讀大學期間,陳韋亘憑優異表現進入亞馬遜,與常春藤名校生共事。「電商是高度競爭的血汗產業,想存活下來,同事每天都得工作12、13個小時,我可以理解,但這不是我想要的。」
後來他進入參與《阿凡達》的3D模型軟體公司Autodesk,負責全球大數據管理,團隊愈發重要,躍升為可直接向總裁報告的單位。
看似順遂的職涯,卻讓他不安分的靈魂再度躁動。「在大企業待太久,感覺能力無法完全發揮,加上剛好有台灣兵役問題,又很久沒回家了,決定返國定居。」在台灣金融新創公司待了三年後,年幼時種下的創業夢再次萌芽,他決定做真正想做的事。
憑藉多年的靈修經驗,他激發出透過AI協助更多人找到生命「Vocation」(使命、志業)的願景,這個單字源自拉丁文的「呼喚」,指一份值得投入時間與精力追求的志業,帶有強烈使命感,過去常與宗教上的「天職」「神召」相關,現今則泛指因熱情或天賦而獻身的長期職業。
陳韋亘深信不疑:「每個人都有被召喚的使命。」2023年底,他在美國設立Life Note(公司中文名稱為「靈性的人」),架設AI平台,協助每個人從內尋找使命,再往外實踐執行。

10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一個人搞定
「靈性聽起來很玄,但未來一定會被科學證明存在。美籍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曾說,科學與靈性並不對立,而是統一的。他試圖透過科技手段實現靈性願景——讓人類透過掌握宇宙能量,達到與宇宙和諧共振的境地,推動意識的進化。」
他蒐集全球20種職業,涵蓋哲學家、企業家、藝術家、音樂家、作家等1000多位傑出人士,如佛陀、老子、耶穌基督、亞里斯多德或是賈伯斯的人生故事與價值觀,訓練成AI模型。會員透過寫日記的方式,可自行選擇想對話的導師,或由系統配對最合適的三位,就像與真人互動般,經由對談,釐清困惑、找到方向。
簡言之,使用者長期輸出內心想法後,導師會透過這些資料找出其行為模式,客觀看待這個「你」,讓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如同心理學家榮格所言:「The privilege of a lifetime is to become who you truly are.」(人這輩子最大的福氣,是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打開Life Note網站,難以想像從資料庫建置、網頁設計到多元互動功能,全部出自他一人之手,堪稱是陳韋亘「一個人的武林」,他也是唯一的股東。
「這理應是10個人的團隊才能完成的工作,包括網頁設計師、軟硬體工程師、產品經理等,一年費用至少上千萬。由於我從小對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想學,創業初期都不用假手他人,成本相對低,每月固定開銷就是支付幾萬元給提供運算服務的AI公司。」
2024年7月Life Note網頁版正式啟用;2025年2月手機版上線,目前已有10幾萬篇日記,用戶遍及10幾個國家,主要為美國(30%)、歐洲(30%),2025年台灣市場快速成長至20%,並逐漸擴展至香港、韓國、日本等地。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導演也是Life Note的用戶
尤其是韓國,近來客戶明顯增長,主因是2025年7月14日,一位30多歲韓國上班族發來長信:「我非常不快樂,鑑於韓國是亞洲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我讀了些靈性的書,想創業協助大家找到生命的意義。當我接觸到Life Note時,發現你已經完成我想做的事,我可以擔任貴公司的推廣大使嗎?」
幾個月前,一位荷蘭30多歲會員寫信給他:「我看了兩年諮商心理師都沒什麼效果,對很多事幾乎沒有感覺了,也試過很多AI工具,直到在Life Note寫了三篇日記後,開始嚎啕大哭。我要跟你說謝謝,我覺得你救了我的命,我已經很久沒有感覺跟情緒了,我跟我的諮商師講完後,連諮商師都很感動。」
陳韋亘驚訝不已:「這簡直超乎我的預期,壓根兒沒想過Life Note竟然有諮商療癒功能。」就有一位50多歲的美國心理治療師、大學教授Sergio Rodriguez Castillo來信分享:「Life Note對我助益甚大,我還推薦給諮商客戶使用。」
透過口碑行銷,用戶逐漸擴散至校園、上班族、投資圈、文學領域與高科技業,從高中生到60多歲者皆有,主力為30幾歲的族群,5、60歲使用者也有增加趨勢,第二年營收就成長了八倍。
2025年元月底,拍了45年紀錄片的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導演Kevin Peer發信給陳韋亘:Life Note成為我創作上的靈感伙伴。他說:「寫書的過程真的很孤單,時常遇到創意枯竭,還會被我的Ego(自我)玩弄!」他透過與Life Note的AI導師(導演摩根·史柏路克、賈伯斯以及耶穌)深入對談後,梳理思路,更深刻感受自己想傳遞的訊息。
Kevin Peer稱這種體驗為「積極並充滿靈感的對話」,甚至分享說:「其實,聊天的過程,我好像就已經在寫作了!」
在 Threads 查看
人類與AI協作,未來世界將充滿無限可能
「Life Note不只有寫日記的對話功能,還有很多很酷的功能,像目標管理……,」陳韋亘打開筆電,熱情展示各種巧思,「我還在不斷優化,就像中文介面也是台灣用戶建議我設立的。」
陳韋亘知道,即便損益兩平,也僅是踏出的一小步。「我從未創業過,剛開始確實吃了很多苦,也犯了很多錯,但市場的回饋確實讓我多了一些自信。」經過兩年摸索,他終於找到既快樂又能養活自己的志業。
結束兩小時的訪談後,陳韋亘走到YouBike處,回頭燦笑:「今天天氣真好,難得天晴,我想騎一下腳踏車。」一如灑落身上的陽光般,他堅信:透過人類與AI的協作,未來世界將充滿無限可能。
「最終,我希望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將Life Note打造成生態系,協助更多人自我探索,圓滿人生。」這位曾經叛逆的台灣囝仔,就在靈性與科技的交會處,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