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台灣人都在討論 Palantir。除了是熱門美國AI股外,執行長的管理哲學相當顛覆。像是他會請新進員工讀一本與科技毫無關係的書 ,就讓我大開眼界。但是這種另類管理法會適合台灣企業主管運用嗎?每個人的地位都靠演出來?一般上班族要怎麼善用?就來分享我的觀察。
每間公司再怎麼講自由民主,都有阻礙真正能做事員工的「影子階層」。一個人的職場與社會地位其實是「演出來的」?想打破就可以打破。這些話聽來有點爭議,但都是出自 Palantir 執行長卡普(Alex Karp)的想法。
最近,我也開始關注Palantir Technologies。在許多台灣人心中,可能就把這間公司當作是一家矽谷人工智慧公司,甚至是熱門美股標的。不過我因為好奇,深入閱讀了執行長卡普與他公司主管合寫的書《科技共和國》,結果發現這間堅稱自己不是矽谷典型企業的管理方式,比技術更讓我感興趣。
我認為,Palantir 執行長卡普的管理哲學雖然爭議性高,但極具啟發性。像是他會請新進員工讀一本與科技毫無關係的劇場理論書 《即興》,就讓我大開眼界。

剛好,我最近有個在中型科技公司擔任產品經理的朋友,就叫他李偉吧。他跟我分享了一個任務專案的經歷,讓他體認到 Palantir 的創新管理哲學是真知灼見。
即興組團隊,反而更成功
某天,他接到一個十萬火急的任務: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一個跨部門的原型測試,涉及軟體開發、數據分析、業務需求與市場調查。以往這類任務,通常要先走流程、安排會議、等主管批准,至少要拖一段時間才能動手。
但這次,他的主管只說:「先試,然後我們再調整。」更重要的是,主管補了一句:「這個任務太重要,你有決定權,想跨部門要人就去要,有問題我會出面解決。」
李偉因此能馬上召集人手,組成臨時團隊。團隊裡沒有固定職稱或階級限制,每個人都能提想法並立即實驗:有人負責快速開發原型,有人即時收集市場數據,也有人直接與客戶溝通。一週後,他們完成了第一版原型。雖然不完美,但比起從前花一整個月開好幾次會,有時還沒結論的狀況,這種快速回饋反而更貼近客戶與市場。
這次經驗讓他印象深刻:沒想到臨時組的團隊,反而創新能力與效率比較好。難怪 Palantir Technologies 早已將這種理念付諸實踐,並取得了極高的效率。
到底 Palantir 執行長的管理哲學是什麼?綜合媒體報導與員工回憶,我將其核心特徵整理如下:
一、混亂優於僵化結構
卡普主張放棄傳統嚴格的部門階級,強調扁平化與自主決策。他認為不論是看似自由的矽谷公司,甚至他自己創立的公司,都有所謂的「影子階層」。這種無形的權力結構,會阻礙想做事的員工發揮長才。所以他主張要用各種方式去打破,製造「混亂」。
員工形容:「Palantir 沒有控制繩……是扁平、分散的團隊,每個團隊都有決策權。」這代表每個團隊能依照任務需求做出決策,而不是等上級批准。誰最懂問題,就讓誰主導,而非依照階級與權力。這種「看任務、不是看頭銜」的做法,讓組織在面對變局或挑戰時,反應速度比傳統公司快得多。
二、即興思維
Palantir在思維上要求員工能夠「演出當下」。他們要求所有新員工閱讀一本稱為《即興》的劇場表演書籍,並參與相關訓練。核心精神在於:擁抱未知、快速應變、不拘階級。
換句話說,員工被鼓勵不看頭銜與層級,而是看「眼前能解決什麼問題」。這種靈活且具實驗性的心態,讓團隊能在不確定的情境中試出可能性。
李偉就說,他沒有預設方案,也不用等主管點頭,每個人都能即時提出想法、馬上驗證。雖然結果未必完美,但速度與貼近市場程度遠勝於過去那種慢條斯理的流程。
三、任務與使命導向
Palantir文化焦點放在做產品,而不是職位階層制度的規範。例如該公司的商業部門主管Ted Mabrey曾說,「我曾在金融服務業工作,那裡的一切都圍繞著向上爬——你的下一次晉升,你的下一次獎金。但在Palantir 遇到的這些人,他們專注於創造產品,完全不考慮這些,這讓我印象深刻。」
這種文化讓員工能聚焦「解決問題」,而不是陷入職場競爭或內鬥。行動都圍繞任務,而非權力與職位。
但在台灣,常見到員工被升遷制度與權力結構綁住,創造力與行動力遭壓抑。很多企業想改,但不知道從何開始,只找空降主管、外部顧問也沒改變現況。照Palantir的邏輯,要先改內部結構、將焦點轉回「任務與價值」,才能釋放潛能。
那麼,這種即興式管理適合台灣企業嗎?首先,台灣企業正面臨國際市場與供應鏈挑戰,速度與彈性至關重要。再者,年輕員工愈來愈偏好參與決策、討厭官僚文化,扁平組織更能留住人才。說起來是有機會改的。
這幾年我聽說不少企業正進行接班,有些接班的年輕老闆真心想改。我的建議是:照抄矽谷確實有點難,從「專案—團隊—流程」這幾個層面小步試驗,再逐步推展可能比較不會讓公司的老臣們覺得太難適應。
至於個人層面出發,聽到這種激進的矽谷企業哲學能怎樣?想必很多上班族會抱怨:「我們的公司就是很傳統,每天都在避部門地雷。開會都開假的。」不當個乖乖牌,怎麼能生存?
我認為,不如先記得一句話:「地位是可以演出來的。」找到跟公司高層可以互動的場合;或者對的會議、對的舞台,好好表現一次,你也可能向上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