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擁有雄厚的民間儲蓄、健全的金融體系,以及強大的科技產業,如何善用這些優勢,讓「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成為金融與產業共榮的新引擎?
「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第十場專題論壇「留財引資 邁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由《遠見雜誌》總編輯林讓均主持對談,與談人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與台北富邦銀行執行副總經理吳薏菱,從政策、資本與財管三面向,描繪亞資中心的願景與策略。
林讓均:亞洲資產版圖重構,台灣迎新契機
林讓均開場點出論壇核心:全球資產管理版圖正快速重組,亞洲金融勢力迎來新一輪洗牌。
她分析,新加坡與香港長期穩坐亞太資產管理中心,如今日本也積極加入,今年宣布打造四大資產管理特區,顯示各國正爭相搶占高資產與跨境資金的戰略高地。而金管會推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亞資中心)如今已開放38項金融業務,並於7月22日正式揭牌,象徵台灣邁向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

另外,她也指出,高雄專區位於亞灣區核心,輻射範圍達九平方公里,被稱為「鍍金九平方公里」,不僅承載政策與資金能量,也將重新定義高雄的城市風貌。
陳其邁:以金融推動高雄產業升級
外界關注,亞資特區為何落腳高雄?高雄市長陳其邁強調,這是「水到渠成」。他指出,台灣正處於產業轉型與金融升級並進的關鍵階段,而高雄正是最能體現「傳統與創新共存」的城市。
「高雄既有鋼鐵、石化等傳產,也有台積電、日月光等高科技產業,從金屬、化工到半導體,全產業鏈完整,是台灣的縮影。」他認為,金融與產業結合,將讓高雄的產業升值、城市升級。
台灣資本實力雄厚,金融機構總資產已達130兆元,台股市值與外匯存底齊創新高,為高雄發展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奠定基礎。隨著供應鏈重組,許多台商雖將製造移往東南亞,但研發仍留台灣,「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就必須結合國際資金與技術升級,而這正是金融服務可發揮的舞台。」

他笑稱:「高雄岡山區是全台賓士密度最高的地方,藏富於民、潛力雄厚。」近年高雄積極推動智慧製造與AI應用,包括AMD、IBM、和碩、鴻海等國際企業都已設研發中心,形成「製造在海外、研發在高雄」的新格局。
陳其邁表示,亞資中心落地後,將可就近提供永續金融、家族辦公室與高資產理財服務,為企業轉型注入新動能。市府並推出「006688租金優惠方案」,吸引亞資中心、AI與高科技業者進駐,同時,布局算力中心與綠色金融生態圈,設立碳權交易所、淨零學院,並建立碳盤查制度,協助產業在減碳與轉型中取得資金支持。
「歡迎大家來高雄。」陳其邁強調,市府將持續協助金融機構與企業共創新局,讓資金與產業在高雄匯聚。
林修銘:產官學攜手,讓世界看到台灣
林修銘在論壇中指出,台灣資本市場在全球備受矚目,不僅股市屢創新高,更展現出與產業實力緊密結合的競爭力,這是「建立在產業基礎上的市場」,也是吸引國際資產管理業者的關鍵優勢。
他指出,目前台股市值規模居全球第八,距離第七名的法國僅一步之遙,顯示台灣市場具備國際級深度與流動性,「下一步,就是讓世界看見我們的創新能量。」

台灣產業以半導體與ICT為核心,半導體市值占上市公司總市值約六成,ICT產業超過七成,台積電更占逾四成。「那斯達克的價值,在於給與創新企業夢想估值,鼓勵成長;台灣也應建立類似生態,讓具潛力的新創更早被市場看見。」
在金融商品創新上,林修銘指出,ETF市場正邁向多元與國際化。自開放主動式與多市場ETF以來,已有11檔主動式ETF上市,總管理資產(AUM)突破600億元,預期兩年內上看2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外資積極參與,包括歐美與日本業者都推出新產品,「外資看好台灣市場深度,也認同我們法規透明、制度穩健。」
為讓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與國際接軌,證交所正推動跨交易所合作與人才培育,並成立兩大諮詢團——與金控業者組成的產業團,以及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的專家團,讓法規修訂更貼近市場。
同時,證交所推出「亞資中心專屬網站」,整合法規、活動與國際連線資訊;剛落幕的年度「台灣週」(Taiwan Week)活動則吸引逾20國、3萬名專家與業者參與。林修銘表示,2026年規模將再擴大。
「我們不只是半導體強國,也要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在金融創新與資本能量上的實力。」林修銘總結,台灣兼具產業基礎、創新能量與穩定制度,只要產官學攜手,亞資中心將成為驅動亞太金融生態的關鍵引擎。
吳薏菱:從單點到全局規劃,打造台式服務優勢
吳薏菱指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啟動,不僅是一項金融政策,更象徵台灣財富管理邁向「整體布局與永續傳承」的新階段。
「過去,客戶主要投資本地基金與債券,如今他們需要完整的 Portfolio(資產配置)。」她分析,過去30年累積的龐大財富正進入傳承與重組期,高資產客戶不再只關注報酬率,而是追求「一次整合服務」,能同時滿足資產配置、稅務、傳承與跨境融資等需求。

近年,北富銀協助客戶重新檢視財富架構,導入私募基金、跨境結構化商品,並整合融資策略,形成「資產+融資」雙軸設計,讓資金運用更具彈性。「許多高資產族群的資金散布各國,我們的角色,就是幫他們找到最有效率的整合方式。」
吳薏菱認為,隨著亞資中心啟動,銀行得以提供更多元的跨境商品與服務,許多過去僅能在海外購買的投資工具,如今也能在國內合規取得,顯著提升便利性。她並指出,「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正式成為市場焦點——新加坡已有逾2000家、香港約450家,台灣雖起步較晚,但詢問度快速上升。
吳薏菱強調,高資產客戶最重視的兩個字是「信任」。這些客戶對隱密與長期關係極為重視,而台灣金融業者在文化理解與溝通細節上,具有跨國銀行無法取代的優勢。
「亞洲最大的資產來源其實就是台商與台灣人,當我們以理解與陪伴的方式服務,比任何跨國銀行都更貼近他們的真實需求。」吳薏菱總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展現「台式財管溫度」的契機,透過結合在地理解、專業顧問與國際視野,讓企業能在地取得全球級財管服務,縮短與國際金融中心的距離。
吳薏菱表示,對北富銀而言,財富管理不是銷售產品,而是「與客戶共同解題」的過程,追求的不是短期獲利,而是協助客戶在傳承與資產配置中找到永續的答案。她也期許,台灣金融業能以信任為基礎、以永續為核心,走向亞洲、服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