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神助攻運動更高效

陳祖安
user

陳祖安

2025-10-27

瀏覽數 50+

運動科技從專業競技場域延伸至全民運動生活。(圖片提供/貝思沛拉棒球學校)
運動科技從專業競技場域延伸至全民運動生活。(圖片提供/貝思沛拉棒球學校)
00:00
00:00

本文出自智慧運動潮

AI 驅動的運動科技正快速改變我們的生活樣貌。從國家代表隊選手訓練到全民健身, 

政府、產業與學界攜手導入人工智慧、大數據與虛擬實境等技術,共同打造全齡共享的智慧運動新時代。

AI 進入白熱化發展階段,科技已成為眾多領域加速成長的關鍵動能,運動也不例外。從競技運動到全民運動,運動科技已經成為顯學。政府、產業、學界與民間,全面導入人工智慧、虛實整合、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不僅提升運動員表現,也讓一般民眾享有更高效、健康的運動體驗。

從國手到國民,技能與風氣都成長 

自 1998 年曼谷亞運開始,台灣國家代表隊培訓就導入運動科學小組。並於 2017 年台北世大運、2020 年東京奧運,和 2024 年巴黎奧運逐步展現成效,奪牌率提升,應用的項目也日益多元。

運動科學的導入,讓國手得以提升技能、增加訓練效率、降低受傷風險、強化戰略情蒐,並更有效進行體能與心理管理,進而與世界頂尖選手相抗衡。

運動科學橫跨多元專業領域,政府近年以體育為基礎,整合跨部會資源共同推動。2023 年成立國家運動科學中心,不僅提升競技研究能量,也培養運動科學專業人才,並將成果推廣至全民應用。

除了國家政策支持,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

六都廣設運動中心,並導入科技設施,例如健身設施數位化、虛擬實境器材與集點獎勵平台等,提升運動動機和樂趣,協助民眾養成運動習慣與健康管理。

雙北、台中、桃園與高雄等地,近年於泳池加裝智慧防溺監測系統,協助救生員克服視線死角,提升學習游泳的安全性,進而普及公民游泳能力。而對超高齡社會,國民健康署推動銀髮健身俱樂部,在各地里民中心、衛生所、校園等處設立社區型健身房,並導入不占空間的 AI 健身器材,突破場地限制,提供長者運動便利性。

中央與地方攜手,打造運動智慧城

桃園市府因在地體育大學、運動醫療中心等優勢,致力打造運動科技城。近年在學校、場館引進如羽球智能發球機、射箭即時回饋系統等設施,提升訓練效果,並拓展至民眾使用。同時扶植運動科技新創公司,促進多元發展。 2024 年更舉辦首屆「全國虛擬三項運動錦標賽」,結合虛擬自行車、跑步與划船,讓民眾在家、運動中心或健身房參賽,充分發揮虛實整合、突破時空限制的優勢。

身為港都,高雄市更重視水上運動,在鼓山泳池建置全台首創水上、水下雙監控系統。高雄市運動發展局專門委員陳傑軒說明,「這套系統是針對靜止漂浮、持續不動、載浮載沉、沉入水底等溺水狀態, 能在  20 秒內發出警報。」

夏季與假日的泳池人潮眾多,內惟國小平日也在此上課。該系統協助救生員快速發現泳客異狀,「場館人員、教練與老師都認為此系統大有幫助。過往僅能靠肉眼巡視,難免無法顧及全部。現在透過警示燈標示位置,救生員能迅速定位並即時處理,有時僅需遞浮板或救生圈,有時則需立即下水救援。」

高雄市政府建置台灣首創水上、水下雙監控系統,能即時掌握泳池使用者的突發異常狀況,提升公共安全與救援效率。(圖片提供 /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

高雄市政府建置台灣首創水上、水下雙監控系統,能即時掌握泳池使用者的突發異常狀況,提升公共安全與救援效率。(圖片提供 /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

此外,高雄市導入的科技健身設施,除有智慧健身球和健身房之外,也結合 VR 遊戲的 AI器材,例如飛行器、輕艇激流、射箭、地墊、蹦床等,將戶外或需大型空間的運動帶入室內,而且以銅板價即可體驗。

許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前來體驗,也有適合銀髮族的健身課程,兼顧多元與趣味性。「對小朋友來說,互動遊戲非常好玩,能提升運動的興趣,頗受好評,」陳傑軒進一步分享,高雄市未來將結合數據分析,讓民眾更了解運動成效,「最重要的是全齡化,從長輩、上班族到小朋友,各年齡層都能參與。」

中央與地方政府,日益重視運動科技,從政策面協助選手提升表現,也帶動基層運動風氣,讓運動因科技而更普及。

產學合作,加速運動科技發展 

政策的推動需仰賴專業執行,除了既有運動科技廠商,近年學術界亦積極投入運動科學研究。針對台灣熱門的球類運動,以及舉重、體操、拳擊、射箭、游泳等重點項目,內容包羅萬象,主力集中在提升運動表現。就像是在訓練團隊裡,加入更多種類、更強大的助理教練、健康管理師和數據分析師等專業角色,讓教練和選手獲得更全面、更精準的輔助。

譬如運動動作的感測捕捉技術,能提供多角度,甚至是肉眼無法察覺的精確資訊,並即時回饋教練和選手,以修正調整訓練方式。球類運動中的智慧發球機,可大量減少教練餵球、對打的時間,針對弱點進行重複訓練,或模擬不同對手的進攻軌跡,提升訓練效率。生理監控系統、心理諮詢與營養追蹤管理等,協助運動員掌控自己的身心狀況,增強運動能力,並降低運動傷害風險。情蒐數據分析,則提供教練和選手策略方向,使其在比賽中具備知彼知己的優勢。

研究目標不僅止於提升競技成績,更需落實到一般民眾的應用。相關裝置或技術系統,需投入更多資源,擴增資料庫,與產業結合開發,才能提高實用性與普及率。因此,許多研究已採取產學合作模式,透過學校的運動員、校隊,或是公私立運動場館的民眾使用,進行持續改良與精進,加速台灣運動科技的發展。

高雄市結合VR遊戲的AI器材,將戶外或需大型空間的運動帶入室內,例如飛行器、輕艇激流、射箭等,讓民眾以銅板價就可體驗。(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

高雄市結合VR遊戲的AI器材,將戶外或需大型空間的運動帶入室內,例如飛行器、輕艇激流、射箭等,讓民眾以銅板價就可體驗。(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

資源、學習管道多元,前景可期 

國人健康意識抬頭,運動產業持續成長,運動科技已是百家爭鳴的新興事業,無論是引進國外技術或是自行研發,有越來越多新創業者,紛紛投入資源以增加競爭力。
台灣六支職棒球隊,近年皆將運動科技視為提升戰績的新武器。不少球團斥資購入智慧訓練器材,聘雇相關技術人員,加入有運動科學資歷的投手教練或打擊教練,或送教練、選手至國外取經,又或是與外部運動科技專業團隊合作。

2024 年世界 12 強棒球賽,就投入運動科學資源,包含先進的智慧發球機,與將情蒐團隊自各國蒐集回來的資料,整合數據分析,並在賽事中即時錄影回放等戰略指引,加上運動醫療、防護、營養,以及心理諮詢等專業人士協助。在台灣贏得世界冠軍後,運動科技神隊友能強化戰力,更獲得實證。

大部分與職業運動員、球團合作的專業運科團隊,都有設置棒球運科中心、AI 籃球訓練場、智能羽球館等場館。像是運動專門補習班,讓想晉升職業選手的體育科班生,或希望精進自我的運動愛好者,能夠更有效率地提升運動表現。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正是運動部成立的遠景之一。但是競技運動相對專業,像是棒球,比起跑步、單車或健身,進入門檻高,有更多學習管道,才能提升參與人口。

貝思沛拉棒球學校透過生物力學,探討動作發力原理,進行科學化訓練,讓選手減少受傷風險,提升運動表現。(圖 片提供/貝思沛拉棒球學校)

貝思沛拉棒球學校透過生物力學,探討動作發力原理,進行科學化訓練,讓選手減少受傷風險,提升運動表現。(圖 片提供/貝思沛拉棒球學校)

以貝思沛拉棒球學校為例,團隊透過生物力學探討動作發力原理,找到選手最佳的發力時機點,進行效果最大化的調整。貝思沛拉棒球學校執行長謝秉恆表示,這樣的科學化訓練有兩種目的,「減少受傷風險,提升運動表現,就是科學引導選手的兩大準則」。

這兩大準則是參考許多國外論文研究,與實務上的訓練模式,以及解析優秀選手的動作。這也是貝思沛拉最核心的能力,建立起棒球運動科學訓練方法論,進而設計可量化的查核指標。謝秉恆形容,「就像是一份健檢報告,數據與影像就是指引。綠燈,代表動作可接受;黃燈,則建議改善;紅燈有潛在危險因子,如果不調整,受傷的機率相當高。」

取得檢測數據的方法,是在選手執行專項投球與打擊動作時,在測驗區四周架設 AIoT 運科儀器,包括高速攝影機,擷取完整動作的「過程數據」。同時在選手端透過穿戴裝置,以取得「動作數據」,例如投手穿戴智慧袖套偵測揮臂壓力及角度,打者則在球棒尾端裝置感測器偵測揮棒速度與軌跡。前方還有投打數據偵測儀器,類似Rapsodo 或 Trackman 的設備,記錄「結果數據」,如投球時的球速、轉軸、進壘點與打擊時的擊球初速、飛行距離等。

謝秉恆指出,「最後將這三種類型的數據,彙整進入我們自行開發的 AI Coach 雲端軟體平台。透過智能分析,可以與教練及選手進行科學化的分析,論述某個查核動作會產生什優缺點,以及後續應該如何進行更有效率的個人化週期訓練,並進行中長期追蹤與優化。」

競技運動全民化 

謝秉恆認為競技全民化是重要趨勢。棒球作為台灣國球,最適合發展,「運動是已開發國家民眾很重要的休閒娛樂選項,而棒球是台灣人的日常話題、國族成就的來源,自然激發參與意願。」

他說明來上運科棒球課程的學員中,有六成非科班出身,「透過科學化教學,能讓投球時手不再會痛、球速也更快。即使無法成為職業選手,在學員自己所屬的社區聯盟中有好的表現,也是每位棒球愛好者渴望的成就感。」

甚至有單純喜歡棒球的「運動小白」也加入,他笑說:「12 強奪冠後,我們舉辦全民試打活動,現場來了許多女性、小朋友,一看動作就知道沒打過棒球。但穿著陳傑憲球衣、打扮亮麗的女生,體驗後就報名了訓練課程,並認真學習施力與動能轉換。」他認為這樣的情況會越來越普遍,運動科技的導入,正加速競技運動全民化更快實現。

成人為了健康而運動,而培養孩子運動興趣也是現代家長防止孩子沉迷 3C 的管道之一,甚至願意栽培孩子朝運動發展。因此,體育社團、課程或營隊,成為學科外才藝的熱門選項。目前貝思沛拉青少年系列課程,進一步結合 AI科技來設計內容,建構 STEM 教學方式,核心著重於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吸引數位世代年輕人的參與。

學生透過運動科技提升表現,還可以幫助升學。謝秉恆透露,有些高中生利用暑期至運科學校加強能力,並累積個人訓練數據,搭配運動表現影片製作履歷,成功申請國外大學。此外,也越來越多教練來參與運科認證系列課程,進行自身能力的培養提升,回到母隊之後,可以透過科學訓練方法讓球隊更有競爭力。

謝秉恆表示,「貝思沛拉希望做到的,不單純只是訓練場館,而是建構一個從科學根本著手、長期累積數據的運科系統平台。吸引更多利害關係人參與,提升自我價值,享受運動樂趣,讓這個運科生態系平台能更有機的成長與茁壯。而這需要耐心與毅力,至少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時間耕耘,也期待更多產官學的夥伴們一起努力。」

如今,有科技神隊友加入運動領域,人們無論走進健身房、運動場館,或在家中、公司、戶外,整座城市都可以是運動場。不論參加專業運科課程,或是使用穿戴裝置、手機APP,每個人都能擁有AI 運動私教、智能身心管理師,讓運動更高效、更專業,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你可能也喜歡

動起來的 ESG
數位專題

動起來的 ESG

運動和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有什麼關係?「動起來的ESG」,不僅是將運動和ESG相結合的創新思考,更是我們對未來企業永續發展的探索。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