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梟雄不擅長溝通

陳偉勵
user

陳偉勵

2025-10-30

瀏覽數 300+

溝通之所以困難,也是因為多數人不希望被「說服」,只希望被「理解」。
溝通之所以困難,也是因為多數人不希望被「說服」,只希望被「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溝通不良往往成為組織變革的阻力,特別在快速變動的體制中,改革者易受誤解與攻擊。而當誤解與責難成為改革時的常態,領導者與推動者若缺乏傾聽與柔軟,就容易錯失建立共識的機會。唯有建立同理的溝通文化,才能讓改革真正落地。

中午,我正在主任辦公室批公文,一位總醫師突然敲門而入。他情緒激動,語氣焦躁地說:「主任,我真的非常挫折。這段時間我努力推動改革,真心想改善制度。可是很少人看見我的付出。掌聲沒聽到幾聲,倒是一天到晚被罵到臭頭。」

「我嘗試要和人溝通解釋,都不得其門而入。溝通為什麼那樣困難呢?」他一邊說,一邊猛抓頭髮,看得出極度無奈。

「愈認真就愈容易被罵,這不是非常正常嗎?」我停下工作回答他。「如果你不想被罵,那就什麼話都不要說,什麼改革都不要做,腦袋不思考,被罵也不解釋。你就專心做一個沒想法、沒靈魂,只會隨波逐流的稻草人好了!這樣,你就不會被罵到臭頭了。」

「但你明明是有能力的人,如果扮演稻草人,你會快樂嗎?」

他突然就安靜下來。

「更何況,被誤會和責備的人,又不是只有你一個;我不是也常陪你一起被罵到臭頭嗎?」

總醫師勉強笑了一下,但神情仍然凝重。

建立同理溝通文化,讓改革真正落地

其實,我了解總醫師的感受。在快速變化的時代。龐大組織是不容易應變的。許多同仁埋首手邊的工作,沒時間觀察外界危機;也因此,改革中容易引發誤會和防衛。溝通之所以困難,也是因為大多數人不希望被「說服」,只是希望被「理解」。這位總醫師極度聰明,辯才無礙,但身段不夠柔軟。最後會玻璃心碎,完全是可預測的。

總醫師皺眉說:「我總是莫名其妙被誤會,還沒開口溝通就被狂罵,這真的很痛苦啊!」

訂遠見一年,尊榮典藏《張忠謀自傳》上下冊,啟發你的遠見人生!

我笑著說:「有人天生就是溝通高手,靠一張嘴走遍天下。像我們這種『先天性溝通障礙』的人,可能就要借助外力和苦練。不過,溝通後若產生衝突,冷靜下來後還是要思考對方的論點。也許你可以在射向你的滿把玻璃飛刀中,找出不少鑽石般的建議喔。」

我又開起玩笑:「像你這種行動力強、策略清楚,說話又急又快的人,在治世中必為能臣;亂世嘛,則為梟雄!科部目前正逢亂世,就是需要你這種梟雄。梟雄通常性格剛烈,不擅溝通。以後你就負責衝鋒陷陣,我會幫你找幾個溝通高手來助陣。」

他終於露出笑容,臉上緊繃的線條也柔順下來。

我該去看診了,便起身趕人:「誰說沒有人看見你的努力?你的付出,我都看在眼裡!只是大家都太忙,連稱讚同仁的時間都沒有呢!」

當我目送這位不曉得該歸類為「能臣」「奸雄」還是「梟雄」的總醫師離開辦公室時,我看到他的背影挺直,腳步輕快,顯得十分自信。黑亮的短髮整齊伏貼在腦袋上,像嬰兒般柔順。

這是哪門子被罵得「臭頭」?明明是頭戴閃亮的烏金光環,好嗎?

在趕往下一個行程前,我盤點起科部的幾位溝通強人;我計畫讓他們當溝通潤滑劑,和梟雄型同仁一起合作。

對於未來的改革之路,我雖然戴上了頭盔,內心卻充滿勇氣,滿有信心。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大眼科部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