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國際AI大師吳恩達最新推出Agentic AI課程,據說,連阿嬤都能輕鬆運用,真的嗎?這個課程,以反省、規劃、工具使用與多代理協作四大核心,教你打造能自主思考與行動的AI代理。從阿嬤研究食譜到企業優化流程,人人都能上手這場AI新潮流。
2024年,我以〈當人人擁有AI經紀人〉一文,淺顯易懂地將史丹福恩師吳恩達(Andrew Ng)教授的代理式人工智慧(Agentic AI)四大核心觀念,包括反省(Reflection)、工具使用(Tool use)、規劃(Planning)、多位經紀人合作(Multi-agent collaboration),首次引進台灣。當時百工百業鮮少討論此議題。如今,代理式AI遍地開花,在眾聲喧嘩中,吳恩達在全球引頸期盼下,剛剛於DeepLearning.AI推出他親授的Agentic AI課程,本文阿嬤能懂,你也能懂。
以開放心胸擁抱agentic光譜
吳恩達開宗明義,介紹代理式AI工作流程(Agentic AI workflows):大型語言模型(LLMs)應用程式執行多步驟,以完成工作的過程。比如,阿嬤想創新拿手好菜「排骨酥湯」,研究新食譜。阿嬤最常在ChatGPT寫提示詞(prompts),然後一步得到食譜。代理式AI則會分成多步驟執行:寫大綱、找資料、打草稿、修改、完稿。研究發現:同款大型語言模型若導入AI代理,迭代執行多步驟,生成的內容品質比一步到位更好。整個代理式AI工作流程如同人類寫報告,只是由AI獨立自主完成。
「獨立自主?敢有影?」阿嬤如此質疑。不過吳恩達提到,各界與其爭論誰才算真的AI代理(agent),他鼓勵不如以開放心胸擁抱「代理的(agentic)」光譜,只是代替人類自主執行任務的程度有深有淺而已。如此從「名詞」蛻變到「形容詞」的前瞻思惟,是AI代理百花齊放的關鍵。
我認為,這門課程最重要的觀念,是評估(evaluate)AI代理的品質。這也是能否從眾多AI代理產品勝出的重中之重。系統性評估AI代理,分析錯誤癥結,才能知道如何優化AI代理,打造明星產品:可客觀地寫程式鎖定目標找出AI代理在哪犯錯,也可主觀地請大型語言模型當「評審」為AI代理生成的食譜評分。另外,可針對各環節(component-level)評估生成品質,也可針對最終食譜(end-to-end)整體評估。
錯誤分析抽絲剝繭,對症下藥
魔鬼藏在細節裡,阿嬤想知道每個生成食譜的環節AI代理哪裡可優化,就不能錯過錯誤分析(error analysis),抽絲剝繭,對症下藥。優化的AI代理讓阿嬤翻轉餐桌,老菜燉出新滋味。阿嬤研究食譜的AI代理,在課程中就可體驗,不妨玩玩看。
本文帶你領略吳恩達最新課程精華,歡迎持續關注系列文章,一起親炙國際AI大師的風範。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Appier資深技術產品經理、美國史丹佛大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