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開一場會成本驚人!一個簡單算式,看出我們把多少金錢砸在「開會」上

99%的會,其實都開得不對?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9-23

瀏覽數 50+

《高效開會聖經》/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高效開會聖經》/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開會占用了許多人和組織的大量時間,近年曾有人估算,每天光是在美國就有5千5百萬個會議要開。對團隊和組織而言,會議必不可少;少了會議的話,組織內部的民主治理、包容、參與、爭取認同、溝通、心理依附、團隊合作、協調與向心力都將大打折扣。真正需要根除的是效果不彰的會議、浪費時間的會議,以及沒有必要的會議。(本文節錄自《高效開會聖經》一書,作者:史蒂文.羅吉伯格,平安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計算開會成本最基礎的方式就是考量時間和薪水。首先,將每位出席者的開會時長乘以他的時薪,再把所有出席者的數字加總。

舉例來說,假設有7位處長級的主管要開團隊會議,總長1小時,出席者的平均年薪為12萬美元(換算時薪約為1小時60美元),那光是這場會議就耗費了420美元的成本;倘若這個團隊會議每週要開一次,持續一整年,那麼單單這個會議的年度總成本就要2萬1千美元左右。

或假設有一場更高階的領導人員內部會議,12人出席,長度為2小時,每人平均年薪為24萬美元(約為每小時120美元),單是開一次會的成本就要2880美元;如果隔週開一次會,整年的總成本約為74880美元。

從這裡可以輕易看出,開會次數一旦乘上人數、不同職等與時長,成本頓時就高得驚人。

接著再從公司的角度檢視這個問題,進一步推算:以Xerox公司為例,該公司曾估算製造與開發部門的開會成本,部門員工共有2萬4千人,若論開會時間與員工薪水,每年估計需花費1億零40萬美元;也有研究指出,約有15%的人事費用是消耗在開會上。

最後,放眼整個社會,愛麗絲.凱斯的分析粗估美國每年支出的開會成本上看1兆400億美元,等於2014年美國GDP的8.2%。

有意思的是,這些數字其實還低估了開會成本。上述數字都不是依照「總雇用人事費」來計算,否則應該納入員工福利的成本,此外也忽略了涉及開會空間、開會設備與出席者潛在交通費的直接開銷。

況且(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些數字並未考慮到跟爛會議有關的間接成本──所謂爛會議就是出席者覺得是浪費時間的會議。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延伸閱讀│貝佐斯大發雷霆!為什麼禁止亞馬遜員工用PPT報告?

3種爛會議的間接成本

1. 間接成本包含機會成本,換句話說,這些時間本來可以花在其他更有成效的地方,即便只是靜靜探索自己的想法或激盪新點子(比如讓自己喘口氣,停下來回顧和思考)。

2. 另外,還有員工不得不熬過爛會議的潛在心理成本,這包括員工的投入度減損、心生不滿、士氣下降,以及耗費時間反覆回想跟埋怨爛會議。

3. 最後,有個概念叫「會議後復原症候群」(meeting recovery syndrome),指的是開完一場令人惱火的會議之後必須花時間冷靜下來,這個復原過程影響的不只是氣惱的出席者,還可能波及身邊聽他抱怨、提供支持的人,吸光旁人的精力。

一旦把所有直接成本和潛在間接成本納入考量,就明白砸在開會上的錢龐大得不可思議。

如果把會議視作一種溝通工具,這搞不好是組織營運費用裡頭最大宗的未登載支出項目。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除了開會之外,一個組織決不會如此漫不經心地砸這麼多錢在其他投資項目上;另一方面,不管是面對特定單位抑或是全公司上下的會議,卻又只投注如此稀少的資源來衡量、評估、設法改善開會狀況。

(延伸閱讀│有效開會6步法:一個員工未來在公司能爬多高,就看他如何開會

《高效開會聖經:99%的會,其實都開得不對!》,作者:史蒂文.羅吉伯格(Steven G. Rogelberg),平安文化出版

《高效開會聖經:99%的會,其實都開得不對!》,作者:史蒂文.羅吉伯格(Steven G. Rogelberg),平安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