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讀本郝書| 從突圍思考到專準人生 郝旭烈郝哥@基隆塔

迪士尼召回老將vs.微軟培養新手:哪種執行長生成法更好?

陳春賢
user

陳春賢

2025-09-17

瀏覽數 50+

迪士尼執行長艾格(左)、微軟執行長納德拉(右)。左:取自@RobertIger;右:達志影像
迪士尼執行長艾格(左)、微軟執行長納德拉(右)。左:取自@RobertIger;右:達志影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在數位時代的動盪中,企業若一味追求「安全接班」,反而可能削弱領導力,錯失轉型契機。微軟迪士尼的案例提醒我們,接班規畫不該只看穩定,更要著眼未來,培養具變革能力的新世代領導人。

在疫情與地緣政治帶來長期不確定性的時代,企業選任執行長的接班策略正在面臨嚴峻考驗。

研究指出,過去五年,標普500執行長交接率下降13%,許多董事會延後換帥、讓前任擔任執行董事長,或是優先選用老將回鍋,意圖在風暴中尋求穩定。但,這些作法往往適得其反。

老手執行長平均任期更短!

整體而言,有三大接班迷思,正逐步削弱企業競爭力:

1.不敢換人:過度等待穩定局勢,只會錯失改革時機。

2.讓前任執行長轉任高位:往往會削弱新任者權威,讓決策權模糊。

3.過度重視過去經驗:近年來,回鍋執行長比例創新高。最知名的例子,就是迪士尼找艾格(Bob Iger)回鍋執行長,這個作法看似穩健,卻未必符合新階段需求。當時,因為新任執行長表現不如預期,董事會找回艾格的決定,雖短期穩住股價,卻也反映接班梯隊,未能建立足夠信任與準備。

相較之下,微軟的接班就是典範。納德拉(Satya Nadella)成為執行長前,歷經雲端、商業與研發多項部門洗禮,使他能打破Windows中心主義,轉型至雲端與訂閱制,重振微軟。這樣的多元歷練與內部培養,反映真正有策略的接班思惟。

甚至,數據顯示,相較於新手,老手執行長平均任期更短,2024年平均僅4.6年,且易陷入「墨守成規」「文化僵化」等問題。例如,一家歐洲消費品公司讓前任擔任執行董事長,反而阻礙新任領導者推動創新,導致股價下跌與團隊混亂。

【倒數2週】訂遠見年度最優惠(2年送1年、1年送半年)只到9/30>>

企業接班不只是人事安排,更關乎企業文化與策略願景延續。若只看履歷資歷與短期成效,忽略潛在領導力與文化契合度,可能導致組織「斷奏」,也就是過去努力尚未開花結果,新任執行長就推出新的優先事項。真正成功的接班,是讓新領導人清楚接手組織方向,以帶來策略延續與創新並進。

微軟的接班是典範。取自微軟官網

微軟的接班是典範。取自微軟官網

選任執行長不是避險動作!

要避免這些問題,董事會應將選任執行長視為策略機會,而非避險動作。董事會選擇執行長時,不該一味追求安全與穩定,而是要把遴選過程看做一種取得競爭優勢的機會。

以下,就是三種達成這種目標的方法:

第一,有條有理地遴選領導階層,在風險與報酬間取得平衡;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放手創新,不被過往成功經驗綁住,考慮具轉型潛力的非傳統人選。

第二,透過「持續」規劃接班,把培養執行長視為重中之重;例如,建立領導人才池,進行輪調、模擬危機應變等。

第三,重新制訂董事會採用的遴選標準,著重評估高階主管的智慧與適應力;例如,曾有一家媒體公司選擇一位未具產業經歷、卻有卓越學習與轉化能力的外部人士,帶領公司轉型觸及年輕用戶。

接班,是長期的人才布局。今日企業所需的執行長,不是舊局管理者,而是能擁抱變革、領導創新、打造彈性文化的轉型領袖。董事會應放下「選穩的比較保險」的舊思惟,選出最適合當下與未來的領導人。

(本文改寫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25年9月號:〈動盪時期,如何選出正確的執行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